返回

蒋纬国口述自传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令军队在远远的几十公里以外,看到我们前进了,就慢慢跟上一点,以防我们被裹胁。其实像这些哈萨克人,你只有动之以情,才能说得通,万一搞毛了,他就是冒灭族的危险也会跟你拼。我们抵达河西走廊后,哈萨克人热情地招待我们,那天非常热闹,我能喝,哥哥也能喝。我能唱能舞,就跟他们一起闹了一个通宵。哥哥能讲,他们懂俄文,哥哥就跟他们讲俄语,告诉他们不要抢劫过路的骆驼队、车队以及玉门油矿的人,以后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我们可以陆续送来。那次的经验对我而言是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在我们的观念里面,打仗是万不得已的事情,如果能够化敌为友,不动干戈,何乐而不为呢?

父亲对于战争指导有独到之处。第一,在政治层面上化敌为友,不要再动干戈,这远比孙子兵法里“不战而屈人之兵”要高明一些;第二,在运用方面则因势利导,这也是我最欣赏的,没有条件时要造势,但是机会来时要能掌握。所以他派盛世才进入新疆,盛世才进入新疆后,虽然手段狠毒了一点,可是还是蛮有效的,而且在那个时候也只能那样处理。这也是因势利导的一种运用。

3、作战指导

一般人总认为战争指导志在求胜,这种想法当然没错,但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对于战争指导的第一个责任就是要做到避免战争,使战争不要爆发。没有一件事情比战争对国力、人民的损害更大,战败国面临的是贫穷与疾病,甚至是国破家亡。而战争对战胜国而言也是一种灾害,因为战后要恢复元气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因此而发生内战或国际战争,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国家顶峰阶层考虑战争指导,一定是避免战争。除非到了因为避免战争反而产生对国家的更大危害的时候,才决定不如一战,因为长痛不如短痛。所以在准备战争的时候,一方面是避免战争,一方面是在万不得已非战不可的情况下,必须赢得战争,尤其要让敌人知道要就不打,一旦开战,敌人一定会输,这样敌人也就不敢打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抗日战争(5)

抗战爆发后,父亲的战争指导就是要打破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线,要使国内由北向南的压力减轻,并且使日本改为由东向西的作战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利用西南地区(即大后方)。因此以战争指导来说,建立大后方为新的作战基地是相当重要的。作战基地的建立地点则与作战线、作战正面形成一个整体的关系,作战正面是前方,作战基地是后方,中间有一条连线,这是一条交通线,也就是补给线。站在野战战略的立场,要维护交通线,最好是与作战正面形成垂直面,这样左右两边都是安全的;最危险的交通线(补给线)则是与作战正面太过于平行。

我以美俄之间的阿拉斯加争夺战来说明补给线的重要性。当年俄罗斯拿下了阿拉斯加后,军队接着南下到达旧金山,到今天为止在旧金山还有一个地方叫做“RussianHight”(俄罗斯高地),因为当年俄罗斯在该地屯居过。那时候还有一个兵寨叫做Fort Russ,就是俄罗斯兵营,附近的高地就是Russian Hight。俄罗斯已经到达那么远的地方,而欧洲人才刚刚在北美建立十三州,有什么事情会造成俄国人撤退,并且将阿拉斯加廉价卖给美国呢?这是一个谜,没有人解答过。我现在以野战战略的道理来分析,当年俄国人远从莫斯科过来,他的前进基地在阿拉斯加,然后从前进基地再支援加州的作战线,这条补给线太长,从欧洲方面来的以英国为核心的这支部队,早晚有一天会向西推进到美国西部。以俄国当时的力量来看,不见得能够越过落矶山脉,如果欧洲人所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势力推展到美国西部,双方就会形成东西对抗、南北展开的局面。美国人的补给线与作战正面是垂直的,而俄从阿拉斯加下来的补给线则与作战正面完全平行。美国人用兵的重点、主力如果往北边推进,就可以截断俄罗斯的补给线,截断之后再压迫俄军决战,大军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决战,即使是强弩也会有末路。美军的补给线是垂直的,所以不论俄军想从左边或右边截断美军的补给线,美军都有部队可以掩护,所以补给线与作战正面垂直是安全的,平行则是危险的。在这种状况之下,俄军若不赶快撤退,一定会全军覆没。补给线在战争进行中是生命线,撤退时则是救命线,这点非常重要,除非双方的携带量足够决胜,一时间可以抛弃补给线,完全依靠现有的装备以一次作战决胜。如果有这个把握就可以暂时不用补给线,否则就非要用补给线不可,因为人员的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