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德的非常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0部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⒄�4本,租约9份),生活在上等社会里。

怎么会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放着舒适富裕的生活不过,却要去找马克思主义,去找共产党,硬往下层社会里钻。

的确,此时朱德是名扬四海的护国名将,已不再是14年前从巴山下走出来的穷苦娃儿。

但朱德没有忘本,没有忘掉自己的阶级,没有忘掉自己的国家。

他不是为个人,是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穷人去找出路,才义无反顾。

他下决心戒掉了鸦片烟,抛弃了名利、地位,舍掉了股票、洋房,告别了妻儿老小,踏上新的征途。

这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是剧变,是决裂,是真正的革命。

朱德这一次的抉择,对他一生的影响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是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一次转折,从此改写了他的一生。

如果要对他的一生作一界定,可以说这是他走向共产主义的起点。

没料想到,几天之后朱德突然接到杨森的电报,约他去重庆叙旧。

他虽猜不透杨森的用心,但考虑再三觉得是非去不可。

一则出川必经重庆,不见杨森,难以通行;再则有请不去,定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他同金汉鼎商量之后,决定立即动身,应邀赴会。

七、找党找到天尽头(2)

5月下旬,朱德同金汉鼎乘船沿长江而下,来到重庆,受到杨森的热情欢迎和款待。

杨森是四川广安人,当年广安与仪陇同属顺庆府管辖,是朱德的小同乡,又是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堂时的小同学。

他1913年离开川军投奔了滇军,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任过队长,护国战争时,任滇军第二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曾与朱德并肩战斗在川南一带,与朱德的交情很深。

1920年,川军和滇军大战,他率部反水,转身又投靠了川军。

这时的杨森,刚刚接任了刘湘的川军第二军军长职务,并兼任着重庆警备司令,踌躇满志,正想争雄于四川,实现其独霸全川的野心。

他深深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所以,他听说朱德和金汉鼎到了四川,喜出望外,格外高兴。

于是,向朱德发出邀请。

朱德和金汉鼎一到重庆,杨森便施出浑身解数,进行拉拢。

陪着他们去看赛龙舟,游览名胜古迹,每天都是美味佳肴,待如上宾,酒后兴余,就摆起龙门阵,追忆往事。

他们谈到了家乡顺庆府,谈到了顺庆府的中学堂,谈到了云南讲武堂,还谈到了纳溪大战。

杨森为了套近乎,还乘兴吟诵了朱德当年写的一首七言诗:重光祖国借余晖,万众同心用力微。

毳幕腥膻终寂寞,汉家子弟尽雄飞。

喜当年富兼身壮,时正秋高又马肥。

戎马少年半同学,倾心为国志无违。

杨森想用乡亲、友情这个带子,把朱德拉得更靠近自己。

龙门阵摆得海阔天空。

这一天,杨森终于谈到了正题。

他说:“玉阶兄,四川需要你,川军也需要你呀!衷心地希望你能留在家乡,助我一臂之力,把川军整饬成一支不垮杆子的队伍。

眼下,可先在第二军里弄个师长当当,将来队伍发展了,弄个军长、司令什么的当当,凭你的才干,绝不成问题!”

决心不再与军阀为伍的朱德,婉言谢绝了杨森的盛情邀请,表示准备出国去留学,去看看人家的革命是怎么个搞法。

杨森一听朱德想去留学,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说:“玉阶兄真是奇人一个。

我若没记错的话,仁兄今年已三十有六了,还漂洋过海,像娃儿学话那个样子,跟着洋人呀呀学语,不太累了嘛!我真弄不明白,你到底图个啥子哟!”

杨森虽再三挽留,也无济于事。

江轮,缓缓驶出朝天门码头,顺江而下。

朱德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了送行的亲朋好友,告别了故乡的山水,出三峡、过汉口,经九江到南京,改乘火车,6月抵达上海。

他在肇家滨路一个同盟会的朋友家里住下,花了几天时间游历了十里洋场的大上海,看到了在黄浦江上横行无忌的帝国主义的军舰和挂满万国旗子的商船;他看到了外滩上矗立的高大的楼群和棚户区里连成一片的贫民窟;看到了外国军队耀武扬威地走在中国土地上;还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