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朱德的非常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0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前线,发起反冲锋。

这个干部团是长征出发时,由公略、彭扬两个步兵学校合并组成,成员都是富有战斗经验的连排干部。

朱德指挥干部团抢占有利地形,打退了川军的进攻,巩固了阵地。

午后,右翼川军的兵力剧增,同红军反复争夺着每一个山头,战斗异常激烈,红军的阵地几度易手又几度夺回。

不仅战士伤亡很多,就是团以下的干部也有不少牺牲。

就在这种处境极为危险的时刻,朱德仍坚持在前沿阵地指挥着战斗,毫无惧色。

当晚,毛泽东和政治局的几位领导人开会。

根据敌军云集川南、黔北一带,围堵红军的新情况,决定改变原拟沿赤水北上,从泸州、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迅速撤出土城战斗,渡赤水河西进。

这样,就可以打乱敌人尾追的计划,变被动为主动。

为此,朱德、刘伯承仍留在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抢渡赤水河的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病员和处理好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作战部队和军委纵队都立即轻装,准备从土城渡过赤水河。

赤水河,是长江上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沿云南、贵州、四川蜿蜒北上,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全长400多公里,河水奔腾湍急,河面最宽处三四百米,最窄处也有100多米。

是一条极难渡涉的河流。

29日3时,朱德下达了红军西渡赤水的命令。

不久,他就来到一军团二师四团的阵地。

天下着雨,川军仗着人多枪多,气焰十分嚣张,增援的部队不断增加,战斗一直在胶着状态,双方的伤亡仍在不断增多。

朱德来到前沿阵地,仔细观察敌我战斗情况后,当机立断,下令后撤。

四团从前沿撤下来后,突然发现朱德还未撤出战斗。

为了掩护朱德后撤,团长王开湘和政委杨成武又带了20多个战士冲上山坡堵住敌人。

他们顺着枪声搜寻了好久,才远远看见朱德背靠着赤水河,手举着望远镜在观察什么。

阵地上的红军越集越多,六团团长朱水秋也来了,大家都听说朱总司令没有撤下来,为他的安全担心,个个急得手掌都沁出了汗。

而朱德还是镇静若定,稳稳地站在那里指挥着担负掩护任务、最后撤出战斗的一营。

约莫过了1个小时,他才收拾起望远镜、地图,不慌不忙地走下阵地,同几位将领谈笑风生。

在四渡赤水之前的土城战斗中,善于化险为夷的朱德在他的戎马生涯的征途上,又重重地写下了一笔,创造了总司令上前线的辉煌。

。 想看书来

十六、冲出“鬼子”包围圈(1)

1938年2月28日,在大后方武汉,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把大后方的军民惊呆了。

报童们背着报袋在中山大道,在江汉关,边跑边喊着:“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为国捐躯!”

“民族英雄朱德以身殉国!”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战死在华北抗日前线!”

各种报纸的“号外”,在武汉满天飞扬,各式传闻不胫而走。

新闻界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纷纷为国家痛失英才而感到悲伤和痛惜。

国民党顽固派正在幸灾乐祸。

八路军驻各地的办事处,不时接到电话,询问朱总司令的情况。

《新华日报》社也向延安发去电报,探询“朱德将军有无危险?”在延安的党中央、毛主席也给八路军总部发来急电,询问情况,特别问到朱总司令所在位置?要求立即回电。

一时间,乌云满天,风雪满天。

到底华北抗日前线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这样揪心。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1938年,山西的战局日趋紧张。

日本侵略军依照大本营的部署,企图集中兵力先侵占全华北,不断从其他方向调来几个师团。

这时,日军在华北的总兵力已增加到十一个半师团,进攻重点就在山西,而在山西的重点计划是发动晋西南战役。

日军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临汾。

敌人杀来两路兵马:一路沿同蒲路南下,直取临汾;另一路沿平汉线西进,过东阳关,经黎城、潞城迂回临汾。

2月,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从洪洞向晋东南转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