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钱还有人不想赚的?
叶韵解释道:“周厂长对先前收到的1个亿的票房分账感到非常的惶恐和烫手。他说自己已经很知足了。有了那1亿的资金,足够他的青影厂维持好几年。再多的话,他也不敢拿。各大报纸媒体都在宣传这次的海外票房分账情况,青影厂1个亿的票房分账,已经让很多人眼红。如果他继续拿这种钱的话,只怕会被报纸媒体给骂死!”
“这就是他拒绝的原因?”陈源点点头,他考虑了一下,又说道:“这次的事情还是我们自己来谈吧,让那些海外发行商自己上门,你主要负责这件事。”
这么重要的事,也只有交给叶韵做,他才能放心。
“对了,”陈源突然问道,“那个时代周刊的记者还没走吗?”
听陈源提到那个美国记者,叶韵不由一笑,她说道:“那个洋鬼子固执的很,每天都在公司门前来回晃荡。孙丽、谢那已经对那个洋鬼子过敏了。”
过敏?叶韵用的这个词倒也形象。陈源笑了笑,说道:“我还是再见见他吧。一个洋鬼子整天在公司门口晃荡,太惹眼了。”
第152章娱乐周刊封面人物
美国纽约第57大街。
这里是爱丽斯塔唱片公司的所在地,也是段坤在纽约生活了近一周的地方。
这段时间,他不断试图接近艾薇儿,却总是被对方泼可乐、扔垃圾、吐口水。有次甚至险些遭受暴打。
艾薇儿只有16岁,身高1米55,在以身材见长的西方人当中,她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小不点。可这个小不点却像男孩子一样,性格叛逆,古灵精怪。令段坤吃足了苦头。
段坤想了很多的方法去取信对方,但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艾薇儿对段坤还是极不信任。但这种不信任似乎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渐渐被感化。
段坤知道,他差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能证明自己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陈源登上了时代周刊,成了2000年10月份第3期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起初从叶韵那里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段坤还不敢相信。但随后他就在报刊亭里买到了新一期的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人物确实就是陈源!
段坤激动万分。时代周刊不是一般的报纸杂志,它是美国三大实时性周刊之一。
立足美国、关注全球一直是《时代周刊》的一大特色。它对新闻的关注极其敏锐,哪里有好新闻,哪里就有《时代》记者的身影。它的笔端触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或许,在信息时效性上,《时代周刊》无法与提供一般性资讯的电视新闻、报纸抗衡。但它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其信息的权威性。信息的权威性实际上是一份新闻周刊综合实力的反映,至少是其新闻的采集能力、分析加工能力以及后期制作能力的全面体现。
《时代周刊》作为一家主流新闻周刊以无可争议的新闻业绩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刊物。而这种品牌的认同体现在它具有就是别人不容易模仿、代替、超越的优势能力;体现在它风格、内容上;也体现在它的工作流程上。
这就是一份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段坤拿着这一期的《时代周刊》就要去找艾薇儿。但很快,他就冷静下来。如果这么慌慌张张的去找对方,肯定会遭到爱丽斯塔唱片公司的阻拦。或许,他根本就见不到艾薇儿。
冷静下来以后,段坤迅速思考办法。没过多久。他就有了主意。
这天中午,艾薇儿像往常一样从唱片公司走出来,她习惯的左右张望一下,并没有发现那个讨厌中国人。这让艾薇儿的心情好了许多。她哼唱着最新编排的旋律,脚步轻盈的走在马路上。没过多久,她来到一家中式风味的餐饮店。
进店以后,她熟练的拿起托盘,走向盛菜区。艾薇儿指着最喜欢的京酱肉丝、粉蒸排骨,向盛菜的师傅说道:“我要这个,这个。还有这个!”
两份菜,两角饼,一份荷叶粥,这就是艾薇儿的午餐了。
她端着托盘,到收银台结完帐后,就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下来。她不经意的一瞥,发现餐桌上放着一本杂志,是最新期的《时代周刊》。《时代周刊》封面上是一个东方人。
这个东方人的长相立刻让艾薇儿想起了段坤。她拿起餐桌上的杂志,仔细一看。发现这个人跟段坤长得差不多。事实上,在她眼里,所有的东方人都长得差不多。
艾薇儿看了看人物介绍,突然就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