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854章 双屿水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的港湾。六横岛西侧海岸这些小港湾的纵深都非常浅,躲避风浪的效果也不及东南侧的港湾,不过因为这里更为靠近宁波府府城,地势上稍稍占据一点优势,又有双屿港百年名号的加成作用,很多走私商还是愿意选择三林帮的地盘作为交易场所。

按马灵所说,这三林帮背后有宁波本地官员撑腰,因此虽然武装实力不及同在一岛的竞争对手海沙帮,但也没谁敢轻易招惹他们。距离双屿水道还有一段距离,许克便取出了三林帮发的号旗,让水手挂到桅杆上,顺便将海沙帮的号旗给换下来。当然了,这两面旗帜都是他之前用银子换来的,有了这东西才能在这些武装势力所控制的海域里安全穿行。

而赵成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再次钻进了帆布和渔网堆成的掩体中,隐蔽观察岸边的各种港口设施和船只。让赵成微微有些吃惊的是,这里的港口条件虽然不及竞争对手,但来此停泊贸易的商船却是要比海沙帮的港口更多一些。

按照许克的建议,船径直去了双屿水道北端的一处港口,据说这也是目前号称新双屿港的所在地。赵成注意到这个港湾中居然密密麻麻地停了不下五十艘商船,而且岸边码头上的房屋密度也要明显胜过了南边的同行,看样子经营状况似乎不错。

三林帮在双屿水道中也部署了不少小船作为监视预警之用,不过因为这边的港湾都比较小,所以并没有专门安排小船领航,只要桅杆上挂着三林号旗的船只,都可以自行进入港内靠岸停泊。许克以前也来过这边停船补给,还向赵成介绍道:“赵爷请看那码头上挑着的双色旗,挂着红布的栈桥和码头,便是已经有主的地方,不可随意停靠。看到那挂着蓝布的,就说明有空位可以停过去了。”

赵成观察一阵之后才道:“管理这个港口的人倒是有点脑子,这么小而拥挤的港口能做到如此有序也是不易。”

其实类似的港口交通指挥体系在海汉治下的港口早就普及了,而且更为全面科学。海运部的两个头头都是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对于港口规划和运作这一块的学识远超这个时代,虽说没办法把几个世纪之后的港口管理制度完全照搬到这个时代,但因地制宜改动一番,也足以让海汉港口的运作效率大大超过此时的平均水准了。

能在一处走私商运营的港口中的看到这样的措施,赵成的确是有点吃惊的,从港口码头利用效率上来说肯定是超过了海沙帮。

船只靠岸之后,便有码头上的工作人员上船来登记船主和停靠目的。这里的防卫力度明显要比先前去过的海沙帮码头松一些,登记之后无需再征求同意,便可下船自行活动。许克称来此补给顺便看看有什么能买回象山的货物,那负责登记的人便主动推荐他们去岛上的交易所看看。

“这岛上还有交易所?”赵成听到之后倒是有点惊讶,但并没有立刻问出口。贸易港口能有交易所这种固定、公开的机构,说明这里的贸易量也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程度,只有买卖两旺的状况下,才会催生这种专门的贸易机构出现。海南岛上的主要贸易港都有海汉商务部所设立的商品交易所,赵成也见识过其运作的状况,他倒是很想看看,这海盗和走私商运营的交易所又是什么样的状况。

许克以前来这里也都是属于路过性质,同样没看过这岛上的交易所。于是两人上岸之后问明方向,倒是距离码头不远,便顺着石板路步行而去。朝东南方向走出里许地之后,便看到了那所谓的交易所。

这交易所其实是一处宅院,从外面也看不出究竟有多大,不过大门两边的围墙延伸开去,倒是足有二三十丈之阔。这正门其实也没有门,而是一个牌坊样子的门楼,上面的牌匾写有“双屿商港”的字样。两人也没有在门口驻足太久,便进到了院落中。

这首进院落里居然是一个小小的广场式庭院,并没有任何的房屋。倒是围成庭院的几道围墙上挂着不少三寸宽两尺长的木牌,上面粘着同等宽度的白纸,似乎还写有一些文字。不少人便站在围墙前浏览着这些木牌,有些人手中还拿着炭笔纸张,不时抄写着什么。

两人凑近了一看,原来这木牌上写的皆是各种待交易的商品货物信息,上面写有货物简单介绍、报价及货主船只所停靠的码头编号。也有一些货主是将货物存放在岛上的仓库内,后面还注明了可由三林帮代为收款发货云云。

两人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阵,发现这几面墙上的货物信息居然还是按产地分类的,比如东侧的墙上都是来自大明长江以北的货物,而西侧的货物则是产自长江以南地区,日本、琉球、朝鲜的货物都在南边墙上,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