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173章 舆论阵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而在火灾中同样损失不小的二十多户商家,几乎都是浙江商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不少人都有或大或小的官方背景,当这些人对林德的说法深信不疑之后,他们在杭州所造成的舆论影响就远远大过了林德一个人的独角戏。

当晚这些商家甚至还联合在杭州城中设宴,一方面替林德洗去晦气,维持双方现有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再次给他制造一个发声的平台,让他能够有机会把更多的“内幕消息”公诸于众。对于这些受害者来说,他们还需要在浙江,在大明官府的眼皮子底下混饭吃,所以很多人出于顾忌不能站出来发声,正好需要林德这么一个“局外人”来为大家出头。另外只要维持好与海汉的贸易关系,今后要把这次的损失赚回来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现在做一点雪中送炭式的示好举动,以后跟海汉谈生意的时候或许就会获得更多的优惠了。

林德在宴席上唾沫横飞地控诉官府不作为的时候,侦办此案的韩正山正在非常苦恼地审视今天所找到的一些新的证据。负责清理火场的衙役在船上和仓库的残骸中分别找到了疑似凶器的武器——两把明军大量列装的制式腰刀。尽管这点证据并不足以证明有明军参与到这起杀人纵火案中,而且将凶器遗留在作案现场这样的手法颇有栽赃嫁祸的嫌疑,但这样明确的的证物又不可能视而不见,还必须要将其写入到办案的报告中去。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另一路顺着钱塘江往下游寻找线索的人马回报,在距离通盛码头十多里之外的下游,有人曾在案发后的清晨目击了一艘没有悬挂旗号的苍山船驶离河岸,而且目击者不止一人,均是早起劳作的当地农户。这无疑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如果是巡查江面的明军水师所属,那必定是要在桅杆上升起旗号,而这种有意隐藏身份的行为,出现的时机未免太巧合了一点。

苍山船这种小型战船在钱塘江至杭州湾沿岸的各处卫所都有部署,如果真是军方有人参与作案,韩正山知道以自己的权限就很难再追查下去了,少不得要将案件移交给可以上查天下查地的锦衣卫衙门了。

韩正山连夜将办案进展向王元汇报,并请示是否要主动移交案件,王元却要求他先向沿江各驻军军营派出人手要求协查,弄清到底是哪个地方派出了这艘没有悬挂旗号的帆船。

这对于府衙下属的捕快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军方会在这种事情上配合调查的可能性非常低,哪怕是有杭州府发出的公文和手令也很困难。

韩正山只能大着胆子提出要求:“大人,可否请都司衙门发出协查通报,这样或许查办起来会容易不少。”

王元叹口气道:“这个道理本官何尝不知?只是此事明显已经牵涉到本地驻军,想让都司衙门协助,就必须得告知全部案情,那从他们那边走漏了消息又该怎么办?只怕你还没出杭州府,消息就已经传出去了。还是先自己试试看,实在不行再尝试别的办法吧!”

韩正山见上司坚持,也只有无奈照办了。想要以六扇门的名义去调查军队的巡逻出勤信息,从程序上来说的确是不合规矩,如果军方不合作,韩正山真是连个屁都放不出来。

接下来的发展果然如他所料,被派往各处卫所的捕快全都被拒之门外。特别是那些已经知晓通盛码头纵火案一事的卫所,更是不肯与杭州府衙合作调查此事,直言让登门的衙役拿浙江都司的公文出来才可接受调查。直到两天之后,在各处都碰了钉子的衙役陆续返回杭州,韩正山才不得不将信息再次反馈到王元那里。

对于这样的状况,王元当然是早有心理准备,他让韩正山去查卫所驻军,本来就没打算能从这个路子有所收获。毕竟出现在钱塘江上的神秘苍山船并不是隶属于这附近任何一处军营,而是海汉人从南边台州某地弄来的,演完戏之后就带着那些业已升天的水手们离开了杭州湾,就算把杭州附近翻个底朝天,也绝对找不到那条幽灵船了。

而这办案因此被耽搁了两天时间,不配合的是军队,追究责任可不在府衙这边。而就在这短短几天之中,通盛码头大火在杭州的传闻已经由“失火”变成“纵火”,原本二十余人的伤亡也在传闻中变成了官府为避免承担责任,有意缩小了伤亡人数,实际伤亡多达百余人。关于行凶者身份和目的的猜测倒是越发清晰起来,调查中发现的所有证据都在指向明军。

甚至有一些听起来已经十分可靠的传闻,称去年在杭州城无端失踪的浙江都司指挥佥事于平风的手下和家人,将这笔帐算在了海汉头上,经过长期策划之后,动用军队实施了这次的杀人纵火案。还有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