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75章 夜谈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有吃的,何老板可有兴趣一起去看看?”

何礼也觉得晚饭时候似乎没有吃饱,当下便点点头表示愿意同行,反正跟刘尚一起应该也出不了什么事。于是刘尚在前带路,两人径直去了旅顺堡内的集体食堂。到了这边何礼才知道,原来食堂还专门给驻旅顺堡的官员们留着小灶,以便晚上随时都能加餐。

何礼虽然是外人,但有了刘尚带着,当然也就跟着享受了一把官员待遇。当然旅顺堡这种地方,深更半夜的也不可能有太多的选择,何礼看了一下挂在墙上的宵夜餐牌,无非也就是粥、面、馒头这类的食物。

刘尚见他犹豫不决,便开口推荐道:“这边厨子是从中原出来的,面食做得不错,要不试试这油泼辣子面?”

既然是刘尚的建议,何礼自是不会拒绝。于是刘尚便开口点了两份油泼辣子面,让厨房快些做上来。刘尚落座之后,向何礼继续介绍道:“相较于陕西,这里的油泼辣子面胜在调料,光是里面的香料就多达十三种,其中有一些是大明没有的,所以也只有在我海汉治下才能吃到这种独特的风味。”

何礼其实也根本就没吃过这道陕西面食,不知道这调料里的玄机意味着什么,也只能先点头应下。刘尚见他似乎并未体会到自己的意思,便又接着说道:“这香料有不少都是南方所产,只在我海汉国土上种植,贩运至大明后往往都被市面上哄抢一空,价格常年居高不下。如今福建以南的种植园,有不少都是以香料种植为主,因此而发家的富商也比比皆是。”

何礼要是还没嗅到其中的商机就真的枉为商人了,连忙接话道:“那这些香料运至北地,想必也会有极好的销路,不知贵国是如何安排的?”

刘尚应道:“前面这一两年都忙着往北边运人,运物资,运粮食,运武器,根本没怎么来得及开展贸易。而且山东地方上对我们的戒心也比较重,很多事情由大明商人出面接洽比我们亲自操作要好处理得多。如果何老板有这方面的兴趣,回头可以向商务部的官员多咨询咨询。”

刘尚点到即止,并不打算在这个话题上与何礼做深入的探讨。事实上海汉可以向北方地区出口的商品远不止食用香料,何礼要是有心,自然能从商务部那边讨得一份有用的名册,然后自行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经营状况的商品。

何礼也察觉到了刘尚的态度,当下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先谢过了刘尚的提点。两人聊了一阵,厨师便已经端上了两大碗热腾腾的油泼辣子面,那调味料散发出的香气吸进鼻子里,立刻便将何礼肚子里的馋虫勾了出来。

“先吃面,趁热!”刘尚拿筷子拌匀碗中的面条和调料,便唏哩呼噜地开吃了。

何礼见刘尚并不顾忌吃相,当下也有样学样,不过面条一入口,辣味便让他这个常年吃清淡味道的浙江人有些吃不消,汗水也立刻冒了出来。

刘尚见状笑道:“不妨事,我第一次吃的时候也是这般狼狈。”说罢便叫厨子端两碗面汤出来,好让何礼能稍稍漱下口。

何礼喝了两口面汤解辣,这才问道:“刘大人也是南方人吧?”

刘尚点点头慢慢说道:“我出身岭南,一直生活在两广地区,也就是去年才被调来北方。一开始也不太适应,但后来我才知道,驻守辽东的部队,绝大部分人都是南方出身,有些甚至是来自南海岛屿。别人到了这地方还能行军打仗,那我也没那么娇贵才对,慢慢便适应了这边的环境,这吃辣就是其中之一。”

或许连刘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番话所说的感受又何尝只是从南到北的重新适应,更是从大明到海汉两种不同生存环境的重新适应。只是何礼并不知道他过去的经历,也很难把这番话与别的事情联想到一起。

何礼又问道:“刘大人既然是南方人,能被派来北方公干,可见是深得海汉朝廷器重了。在下想冒昧问一句,贵国在辽东的这番动作,可有什么长远打算?”

刘尚心道你这问题倒真是够高端的,我也一直想弄明白执委会在辽东跟后金打仗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只是迄今为止都没有哪位海汉高官向他作出过明确的、全面的解释说明,所以他也只能自己半蒙半猜地去推导海汉的真实目的。当然他自己所推想的结论,肯定不能对何礼这种外人随便说出来,至于官方对外的宣传策略,那都是早就定好了基调的。

“其实在辽东的打算嘛,早前沙首长也提过,就是为了把辽东这块汉人世居之地从金贼手里抢回来。不过还给大明又怕大明看不住这块地,再被对方夺走,所以首长们就打算名义上承认大明对这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