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听从安排好了,海汉人既然制定了这个行程出来,总归不会是为了谋财害命,自己只要不乱来,人身安全应该会无虞才对。
其实这生死状与保密要求的作用一样,也无非就是让参观者们不敢在前线随意乱来而已。前线真要发生交战,那高桥南肯定在第一时间就会下令把这些人撤离到安全地带。他既然接了这差事就不会随便应付了事,为此除了特战营的随行护卫队之外,还特地从骑兵营调了一个排过来,在外围提供掩护和预警。
此外参观团队所乘坐的马车也更换成了军用马车,轻量化的车身和弹簧避震让这种马车在行进速度和乘坐的舒适性方面相较民用马车都有明显的优势。当然这种性能上的提升就意味着更高的制造费用,也只有军用装备才能不计成本地使用这些目前仍属于高精尖领域的制造技术。即便是少数有钱富商从海汉订制的马车,其采用的生产技术也还没有军用版本先进。而且调来这两辆马车是钱天敦日常乘坐的专车,其做工与那些运送物资装备的大篷车又不可同日而语了。
何礼坐上马车没多久便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颠簸感明显比他家里那辆花了将近五百两银子从海汉订制的马车更轻微,而这显然并不是因为这里的道路更为平整。事实上金州地峡防线一带的官道也就是黄土路而已,海汉目前还没有富余的物资和人力来搞路面硬化工程,这里的路况也根本就说不上好。海汉马车卖得贵,就是因为其乘坐舒适性较好,而何礼这下子货比货就知道自己家里那辆宝贝马车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了——海汉显然能够制造出更高级的货色,只是不对外发售而已。
不过何礼也知道海汉以善于制造各种匪夷所思的东西著称,就算哪天造出一辆不用马拉,自己就能跑的车,他大概也不会觉得奇怪。不过他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根本预料不到数年后真的就看到海汉人造出了这种不可思议的玩意儿。
何礼很想再找高桥南问问这马车是不是有什么渠道可以花钱买到,但可惜高桥南并没有跟他们同乘马车,而是选择了自行骑马。对高桥南来说,马车舒服是舒服,但他还是更愿意直接骑在马背上,这样才能在必要时作出最快的反应。
从后勤基地出发,越往北走,陆上能见到的平民似乎也越来越少了,倒是看到有零星的骑兵不停地穿行于原野之间,想来应该是在各部队之间传递消息的信使。
行进了几里地之后,地平线上已经可以清晰看到金州地峡防线的城墙了。城墙上每隔数十丈便插有一面迎风招展的海汉双色旗,向世人昭示着这条防线的归属权目前已经是在海汉掌控之中。无需任何多余的说明,马车上的参观者们都能立刻判断出这里便是海汉目前控制区的北端了。
这条防线最初是由大明守军建造,后来辽东被后金占领之后,后金军又对这条防线进行了翻修和加固,但他们当初就没想象过会遇到海汉这种比他们更不讲理的对手,没有想过真会凭借这道防线与敌人划线而治,所以对这条防线的投入和改造也是极为有限。而海汉攻至此地的时候,后金想要再对这道防线进行加固已经来不及了,突破了一个点就导致整条防线迅速崩溃。
海汉占领此地之后就充分吸取了后金的教训,立刻就对这道防线进行全面改建,要将其打造为辽东殖民地的主防御工事。这个费时费力费钱的工程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理论上至少还要持续数月之久才能初具规模。而在此期间北边的后金军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海汉完善这道防线,所以小规模的交锋也一直都没有间断过。
前次后金军突袭防线险些得手之后,军方也意识到被动的防御不是办法,便主动出兵将战线往北推,尽量把后金军的活动范围限制在离防线几里之外的地方。但因为没有了防御工事的掩护,双方的交手几乎都在防线以北的原野上进行,海汉军的相对优势就没有那么大了。最近这段时间的交锋,海汉军的伤亡数字也不可避免地一直在增加,虽然数量不大,但对于这支常胜军来说终究不是什么令人振奋的消息。
这支队伍一直来到纪家堡外才缓缓停了下来,这个堡垒在早前交战的时候被海汉炮兵轰掉了整个城门。因为主要的防御方向是北边,相关的改建规划也都是在防线以北,因此之后海汉也没有再修复这个城门,但城门另一边的纪家堡相较以前已经面目全非了,绝大部分建筑都被拆掉,而其砖石便用来修建海汉最著名的防御工事——棱堡。
过了纪家堡的城门洞,高桥南便示意马车上的人全部下车,徒步参观此地。这群商人都没有见过棱堡,看到其古怪的外观不禁有些担心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