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14章 互相试探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出马,至少在官职级别上要表现出朝鲜国对此的重视程度。

这接风宴自然也邀请了梅生川出席,沙喜很是大气地给双方做了引见。梅生川和金尚宪听说对方也是来辽东谈合作抗金之事,不免都有些诧异,毕竟以两国过去的关系,这种事不应该会出现互相隐瞒的情况。作为宗主国的大明没有通知朝鲜,而作为藩属国的朝鲜也同样没有把自己的打算上报给大明,这未免就有些尴尬了。

不过有能说会道的沙喜作为中间人,倒是比较轻松地化解了这种尴尬:“大明和朝鲜一直都是友好邻邦,如今更应该为了战胜同样的敌人联手出击才对。至于军事方面的劣势,我国可以为你们补上这块短板。只要我们三国同盟,难道还用得着怕北边那群野蛮人吗?我可以向各位保证,只要与我国通力合作,顶多三五年时间,就能让他们从辽东地区消失掉。”

沙喜这番话倒也不算是吹牛皮,只不过实现起来会有一定的实际困难。要想三五年内消灭后金,那至少要让大明和朝鲜都出兵数万,并且由海汉来主导指挥这场国战才行。如果仅仅只是靠海汉出兵,其他两家观望,那三五年后顶多能让后金元气大伤,要将其灭国却是不太可能。但要让这两国交出军队的指挥权让海汉来主导,那又岂是易事。

当然沙喜也并不是真的打算要帮军方争取到这样的特殊权力,他只是想通过这种言辞让大明与朝鲜的代表都能意识到,后金并非不可战胜,他们所欠缺的仅仅只是海汉这样一个军事实力雄厚的盟友。只要三国能够结成军事同盟,那么抗击后金侵略,甚至是将其灭掉,都是可以齐心协力办到的目标。

沙喜说完之后朝沈志祥使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立刻接过话头道:“梅大人,金大人,末将率部在辽东作战已有数月,期间一直与海汉军合作,大仗小仗也打过不少,可没有一仗是打输的!这金州能够失而复得,多亏海汉国出兵相助。若要解大明、朝鲜两国之忧,末将以为当在辽东向敌人施加压力,让其难以分神旁顾。此地易守难攻,只需少量兵马配合海汉军,便可成为钉在金人身上的一颗透骨钉!”

王汤姆也开口道:“后金的统治区都在苦寒之地,人口、物产都没法跟大明和朝鲜相比,就算拼国力也能耗死他们了。现在又有我军加入,各位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等你们去前线看了战场上的情况,就会明白我们所说的这些话一点都没夸大,甚至可以说是很谦虚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得再多,都顶不过亲眼所见。曾经对海汉军事实力有怀疑的人,在实地看过海汉军的作战情况之后,基本都会打消这方面的疑虑,王汤姆相信梅生川和金尚宪也不会例外。

梅生川和金尚宪都在不同的地方见识过了海汉军的操演,当然也知道这支军队的实力强得可怕,但到底在战场上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们所掌握的情况也仅仅只是来自于别人的转述。而无论这种口头或文字的表述有多么生动,也绝不可能有现场目睹的冲击感来得强烈。所以说得再多,也不如把这些异国高官带去战场上走一遭,让他们了解海汉军在与后金交战时的优势究竟有多大。

而这种安排,本来也是军方计划内的事。海汉挺进辽东以来,几乎每个月都有类似军事观察员和各种身份地位的考察队伍去到前线,实地观摩海汉与后金的交战状况。现在要安排大明和朝鲜的大臣去看看,也都是军方驾轻就熟的事了。

唯一觉得这个进程有点太快的,大概就是沙喜了。他的谈判任务并未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目标,如果就这么把两国大臣送去前线,那后续的事情就该由军方接手了。等需要白克思出面的时候,很多应该提前敲定的协议恐怕都还要再慢慢商议,这说起来恐怕就要算是他沙喜的失职了。

而梅生川和金尚宪所考虑的问题则不仅限于海汉的态度,他们对于对方出现在辽东的真实目的其实都还是有些疑虑的,毕竟两国之间根本没有就与海汉结盟一事提前通过气,如果不是海汉安排了这个三方会谈,这事估计还得互相隐瞒许久。

于是在这场接风宴上,呈现出了一种很古怪的气氛,海汉官员想说服另两国的大臣接受结盟这个建议,而大明和朝鲜两国的大臣则是将心思放在了互相试探态度上,有一句无一句地搭着话,试图从中探知对方对结盟一事的真实态度。

这两国相较而言,朝鲜的结盟意愿更为强烈一些,毕竟过去与海汉并无利益冲突,而结盟一事对朝鲜有着明显的好处,加上朝鲜人也很想让自己的国家能够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大明给不了朝鲜的东西,海汉人却似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