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棒。
罗洪马上就想到了一种可能,对方要抢下这个项目,是打算用这些舰炮去武装他们自己的作战船只,再加上海汉所提供的军事培训,这样一来,荷兰人其实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海上武装实力。而反观马打蓝国,即便是抢下了最后一项得到了那批战船,但没有买到原装的武器,那能不能打得过荷兰人的舰队依然没有把握。
当然了,这个推论其实适合于荷兰人在剩下这两个项目中任得其一的情况,马打蓝国只要错失其中任意一项,就可能让整个军购计划的效果大受影响。
罗洪不敢大意,马上又在第一轮的基础上再加了二十万。根据荷兰人在前面几个项目的出价策略,他认为对方并不会加价超过底价的三成,而自己已经加到了四成,应当可以压制住对手了。
然而白克思接下来所宣布的结果让罗洪更为慌乱了:“马打蓝国的第二轮出价依然低于东印度公司,请马打蓝国代表准备最后一轮出价。”
罗洪看到了苏克易脸上露出的笑意,尽管对方连一个字都没有说,但罗洪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满满的嘲讽之意。罗洪不知道对方把这个项目的报价拉到了多高,但很显然苏克易并不打算轻易放弃这个项目了。
竞价模式的残酷之处在此时再次体现无遗,罗洪所出的价格已经是一百四十多万,只能推断出对方的出价至少是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很有可能还高于这个数目,而他现在仅剩一次出价机会来超过对方。但考虑到苏丹允许他操作的资金上限是四百万,他所能出到的价格也不过就是一百七十万左右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便抢下了这个项目,他都已经没有资金再去抢最后的战船订单了——除非他违背苏丹的指令,再向海汉借上一大笔钱。
罗洪最后还是加价到了一百七十万,如果以这个价格成交,就几乎已经用光了他的预算。但他现在已经没法考虑那么多了,在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斗中,他决定要寸土必争,不能给荷兰人留下翻盘的机会。
苏克易用一轮出价就逼得对方压上了剩余的预算资金,这个策略可以说已经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至于对手出到了多高的价位才把自己的报价超过,那其实已经不是重点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打乱了对方的节奏,并且逼迫对方用计划外的报价来争夺这个项目。
剩下的两轮出价对罗洪来说简直是一种煎熬,对手如果再出一个比较高的报价,自己就真是连反击的机会都没了。但或许是上天庇佑,或许是对手策略失误,罗洪这一次倾尽全力的报价竟然撑过了对方的两轮报价,最终在这个项目中再次胜出。在听到白克思宣布结果的时候,罗洪竟然有一种恍若在梦境的错觉。
按照竞价活动的规则,最后确定了胜出一方之后,会当场公布其报价以示公平。苏克易看了对方一百七十万的出价之后,表面上波澜不惊,心中却是咋舌不已。到目前为止对方拿下了已经结束的全部竞价项目,而总的成交金额已堪堪四百万了,这种土豪的程度的确是东印度公司比不了的。苏克易甚至可以想象到,如果自己向公司巴达维亚的议事会提出四百万海汉币预算的要求,只怕那帮股东代表就会拍桌子要范迪门立刻解雇自己了。
苏克易看罗洪的反应似乎也没有显得特别兴奋,实在吃不准对方的预算到底还有多少。不过他知道自己决战的时刻已经到了,哪怕输了前面五个项目,只要拿下最后这一项,东印度公司就还有翻盘的希望。但如果连这项都被对方抢去了,那他所能做的大概就是在会议结束之后立刻启程赶回巴达维亚,建议总督和议事会早点放弃抵抗,主动向马打蓝国乞和算了。
会场里为这个结果感到兴奋不已的,大概就只有执委会这帮看客了。尽管竞标结果呈现出了一边倒的趋势,但这帮老狐狸现在已经基本看懂了两边的竞价策略,也大致能够猜到双方的代表在博弈过程中的目标。虽然只是一场文斗而非武斗,但剑拔弩张的气氛可一点都不少。
“我建议休会半小时,给双方代表一点休息时间。”陶东来作为主持人提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的建议。苏克易和罗洪自然不会反对,他们都需要一点时间来好好盘算一下最后的出价策略。
海汉为双方都提供了休息室,苏克易和罗洪也不客气,各自带着手下匆匆离开了会议室。
陶东来道:“你们觉得最后这个项目谁能胜出?”
施耐德应道:“像马打蓝这种家里有矿的暴发户,最后就算报个天价出来也不奇怪,我看好马打蓝人。”
白克思道:“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苏克易在每个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