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昌化那边炼铁炼钢的岗位就消化完了,哪有残羹留给这些种植园!他们要劳动力,基本都是自己想办法。”
“自己想办法?”荀鹏程眼珠一转,想起一事:“莫非是从南洋买奴隶?”
“便是此法。”老高点点头道:“不然上哪儿成百上千的弄回来那么多的劳动力?这附近种植园买进来的奴隶,有时候比迁来的新移民还多。”
荀鹏程没有追问为什么国家不管这种事,因为他过去在记者工作中也接触过相关的领域,知道国家对于奴隶买卖是抱着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许态度。因为若非如此,海南岛上为数众多的种植园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维持经营。葡萄牙和荷兰每个月都会给海汉送来若干船外国奴隶,来自南洋到东非的漫长海岸线,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两三千人。
这些奴隶当然无法与汉人移民一样取得入籍的机会,他们来到海南岛的用途就是各种体力劳作,绝大部分人的后半生都只能在种植园里度过。也只有极少数幸运儿,或许会因为拥有特别的技能,或是身体条件格外出众而得到从军的机会,从而脱离奴籍改变命运。
因为不需要给这些奴隶发放薪饷,购买他们的费用相较于长期雇佣一名海汉国民的花费,就会显得非常便宜了,而且也不用太多顾及他们的感受,只要给予最基础的生存条件就行,因此种植园主一般都更乐意大量购入这些可以无底线压榨其劳力的奴隶。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人与石碌矿场苦役营里那些囚犯的待遇也相差不大,甚至还不如那些囚犯,毕竟很多犯人只需服满刑期就可获释,而这些奴隶想重获自由,所需的时间可就不好说了。
海汉官方过去也曾颁布过一些规定,指定了奴隶的最长服役期,到期之后便需给予他们脱离奴籍的自由。但这些规定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顺畅,因为往往还没熬到时限,奴隶们便因为高强度的劳作而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