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攀比痕迹比比皆是,荀鹏程不用再问老高,自己就能看得一清二楚,当下不禁连连摇头,心说海汉虽然崇尚商事,但如此将书院当作了生意来做,又岂能达到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目的?
当然了,这些书院既然能在门面上作出这么大的排场来,其实力之雄厚可想而知。这可不仅仅是开办书院所需的经济实力,就是这些挂在书院门口的牌匾,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其人脉能达到哪个层次。荀鹏程也不禁设想了一下假如自己在儋州开设书院,要想请大人物题写一块牌匾作为门面,那自己能请得动什么样的人。
想来想去,荀鹏程很沮丧地发现自己跟官面上的大人物并无什么私人往来,最后大概得亲自动手写牌匾才行。而这要放在书院城这片地方来作对比,就只会显得毫无牌面了。别说比什么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就业资源,光是门面就输了一大截,谁会来这种没根基的书院念书?
“果然还是行不通啊!”荀鹏程虽然在来儋州之前就已经大概料到了这种状况,但真正接触到现实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受打击。荀鹏程身为一个读书人,却是有些看不懂海汉经营教育产业的路数,难道让这些书院变成竞争激烈的商业铺面,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吗?
“老高,你说这些书院出来的学员,如果去考大明的科举,能考上吗?”荀鹏程此时身边就老高一人,他的疑问也只有对老高提出来了。
但老高的回答却是让荀鹏程茅塞顿开:“这里的书院跟大明不一样,又不全是培养读书人的,他们也不用考科举。你这么比较,不妥。”
是啊!海汉的书院开设的专业千奇百怪,荀鹏程是略有所知的,倒是忘了这些书院的教育方向并不是为了让学员们熟读经史子集然后去考科举,而是要让他们在毕业后尽快就业,成为海汉这台庞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