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要如何让李奈得到消息,并自行赶来儋州,这又是一个技术活了。荀鹏程对此并没有什么把握,也不敢给张金宝打包票,只能应道:“张山长太客气了……”
“再叫山长就太见外了,不如你我兄弟相称,彼此也方便一点。”张金宝感觉此事有望,毫不犹豫地就开始套近乎了。
荀鹏程略一犹豫,还是依了张金宝的说法:“那却之不恭,在下便高攀张兄了。此事办是可以办,但过程可能会有些复杂,也需要一些时间……”
张金宝觉得荀鹏程的话似是有弦外之音,当下便插话道:“程老弟可需要费用打点关节?”
荀鹏程不想在这种细节上败坏了自己的形象,连忙摇手否认道:“并非如此,实不相瞒,在下认识一位真正的豪商,与胜利堡的大首长们过从甚密,若是他愿意出面打招呼,那官府方面多半就能过关了。只是在下不知他目前是否在三亚,怕是有些联系不便。”
“这事好办。”张金宝立刻应道:“儋州这边已经开通了民用电报,虽然价格贵些,但联系三亚却极为方便。请程老弟拟信一封,这便派人去发电报,若你所说的那位豪商还在三亚,今日之内便可将消息送达。”
荀鹏程倒是忘了这一茬,电报这东西他自然是听说过的,只是民用电报按字论价,费用颇高,以他当记者时的收入是根本用不起的。当然了,那时候他的社会关系几乎都在三亚一地,也没有必要去用电报这种通讯方式联系外地对象。
张金宝连电报都抬出来了,荀鹏程这下也不好再推辞了,不过他与李奈根本算不上熟识,甚至在报社出事之前,李奈都未必记得有荀鹏程这号人物。如今要用一纸电文将李奈从三亚召到儋州,这对荀鹏程编故事的能力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但想想琼西书院的两成股份,荀鹏程又不愿放弃了这么大好的机会。而且张金宝的热切让他隐隐感觉到,如果此事办成,今后的收益恐怕远远不止张金宝目前给出的好处,此人如此精明,这两成股份肯定是要在日后变本加厉赚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