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14章 经济动力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张千智接着说道:“如果费大人有什么想买的东西,不妨告诉小人一声,自当替费大人采买齐全,价钱嘛,肯定也是市面上最低的,多少也能替大人节约一点。”

张千智这番话说得十分市侩,十足一个市井小人物的心态,费策贤听得眉头一皱,心道你这等角色,竟然想从我身上占便宜,未免也太小瞧我大明官员了。当下摇摇头道:“这不劳烦阁下了。”

张千智当然是故意这么一说,好打消费策贤的戒心。当然如果费策贤真的是个贪小便宜的人,那就顺便引他上钩,后面慢慢拿好处收买他就是了。多少大明官员,当初就是倒在了类似这样的利诱手段之下,然后逐渐被海汉收买过来。

既然费策贤认为本地出售的商品都是些大路货,那张千智便少不得要带他去看几家专卖高级货的商行了。饶是费策贤身为大明使节,在见识到真正高级商品的价格之后,也不免在心里哀叹自己的钱包太瘪,根本就消费不起张千智介绍的这些奢侈品。

“小到黄金挖耳勺,大到海上跑的大帆船,只要价钱合适,在三亚都能找到地方订做。费大人,三亚这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拿钱买不到的东西。”张千智带着费策贤从一家经营玻璃工艺品的商铺出来之后,不无炫耀地对他说道:“听说费大人会在三亚待很长时间,倒是可以慢慢考虑,需要采购什么东西。”

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财力和见识都很有限,费策贤的表情比先前要僵硬了不少,对于张千智的炫耀也没有再硬邦邦地顶回去了,只能主动转移话题道:“大帆船也能订做?”

“当然能啊!胜利港造船厂接的订单从年头排到年尾,可以说供不应求。”张千智一边说一边留意费策贤的反应:“费大人也打算要订船吗?那可得抓紧时间,明年的订单,到年尾就截止了。”

费策贤道:“那战船也能订吗?”

“战船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订的。”张千智似笑非笑地应道:“要先得到执委会的批准,再跟国防部和海运部打交道,而且一年就卖那么几艘出去,多少人捧着银子在排队呢!再说以费大人的文官身份,怕是第一关就过不去了。”

费策贤不明其意,反问道:“怎么文官有问题吗?”

“既然是战船,当然是要卖给带兵的武将才有意义,如果是费大人向我国提出这种申请,请问要如何解释原由动机?”张千智问道。

“这个嘛……”费策贤问这问题本来也是一时兴起而已,并没有做过什么深思熟虑,因此一下子就被张千智的提问给噎住了。他其实也并不了解海汉的军售规则,根本就不知道外国要从海汉购买战船有多困难,除了极少数的几个盟友之外,其他国家就算像马打蓝人一样搬来整车的金砖也很难打动海汉。向谁出售战船,什么时候卖,卖几艘,那都是执委会和国防部经过仔细论证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并不会将经济收益作为首要因素,主要还是出于政治和军事上的考量。这些道理,费策贤现在肯定是不明白的。

张千智道:“战船这种东西,每时每刻都在花钱,而且根本就没法赚钱。以小人之见,如果费大人手头有闲钱,又对海运有兴趣的话,大可买一艘船,托管给我国海运部下属的航运公司,什么都不用管,只需每个月收钱就行了,这可比买战船划算多了。”

费策贤道:“还有这种操作?”

张千智点点头道:“不瞒大人,福广两地很多官员都是如此操作,如今我国海运部名下有几千条船,其中倒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托管经营。对船主来说,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且有海汉官方担保,也不用冒任何风险,真要是船在海上出了事产生了损失,官方也包赔的。”

费策贤心道好一个收买我大明官员的手段!这种买船托管经营,朝廷基本上就没办法清查了。而海汉不但借此发展了自家的造船业,还顺便就收买了这些官员,可谓是一举两得了。至于是不是真的那么好赚,费策贤觉得这中间还是存在疑问的,但海汉大可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堂而皇之地以经营收入的名义向各级地方官员行贿,这也是防不胜防了。

海汉对大明东南沿海地区的官场渗透非常彻底,以至于整个岭南地区基本上都默认了海汉的权益地位,而朝廷针对海汉的各种政令往往到了地方上就难以执行。即便是从京城派人到南方查办,由于地方上收受海汉好处的官员实在太多,已经成了铁板一块,也根本就查不出什么名堂。反倒是很多到南方查办海汉事务的官员,到了地方上之后很快也被同化,捞够好处之后就回京奏报一切正常。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