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部署了不少,也曾立下过不少战功。
不过当时大明使用的重炮几乎都是向葡萄牙人购入,特别是产自澳门卜加劳铸炮厂的重型火炮,更是大明最喜采购的对象。光是以前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一人,就通过各种渠道和名义,前前后后从卜加劳铸炮厂购置了八十多门火炮,崇祯皇帝还给安置在京城城门上的澳门产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当然了,这个时空的现实与原本的历史轨迹已经因为海汉人的出现而有所偏差。自1629年起,卜加劳铸炮厂便因海汉提出的安全要求而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向海汉购买火炮来满足澳门当地的防御所需。至于后来大明通过传教士向澳门当局购买的火炮,十之七八也是海汉所产的性能阉割版,只是当时海汉羽翼未丰,为了掩盖实力,才假托葡萄牙的名义来与大明做军火买卖。而葡萄牙人只需过手就能赚一笔佣金,对此自然也不会主动声张。
即便如此,经葡萄牙之手出口到大明的火炮数量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当时海汉执委会还是有些担心日后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对武器出口的去向作了十分严格的管制。不过后来随着海汉的迅速扩张壮大,武器的升级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才稍稍放开了一些限制,但这个时期的辽东战场已经发生了溃败,卖到大明的火炮也无法挽救被动的战场局势。
一直到1635年冬海汉军登陆辽东,拖住了原本要征伐朝鲜的后金主力部队,这才让东北局势稍稍得到了一点缓解。否则按照原本的历史,后金征完朝鲜之后便会立刻调头对付大明,到时候局势就更加难以挽救了。
费策贤一个礼部官员,自然不清楚这些内幕消息,他只是看着那靠墙放着的一堆火炮很是眼馋,心想为何连安南都能从海汉大量采购武器,而我大明却一直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