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627崛起南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14章 见习期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虽说两国之间的战事已经延续了一个世纪,但贸易却并未因此而禁绝,特别是像成大朋这种态度中立的跨国商人,不管是在马六甲还是班达亚齐都会受到当地商人的欢迎。成大朋在这里采购当地物产,顺便卖出从巴达维亚运来的一些货物,一进一出又能赚下不少。

这次根本无需成大朋再作提醒,他所挑选的这几个人都很是积极地开始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信息。而有资格在甲板活动的秦华成所能收集到的信息,自然又要比船舱里那几位丰富得多。虽然更为直观,但要记住的内容也相应地增加了许多,对于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秦华成而言也有些棘手。

秦华成先前能在马六甲港通过成大朋设置的考验,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将成大朋在上船时的提醒放在了心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从马尼拉前往星岛的航程中因为单独关押太过无聊,便开始关注船上的各种细小动向,并养成了这种独特的习惯。到了星岛的苦役营之后,秦华成便将这种关注习惯放到了苦役工地上,当翻译之余也帮着统计一下犯人的劳动量。当日在马六甲港留心这些信息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他也从没想到自己这个习惯能够误打误撞派上大用场。

这艘船在班达亚齐停留的时间更长一些,除了处理贸易之外,成大朋还特地花了三天时间去拜会本地的社会名流和官员。这一方面是为之后继续开拓贸易渠道打基础,另一方面也是趁机收集本地的军政情报。海汉目前在班达亚齐还没有设立固定的情报站,所以只要有机会来到这边,情报人员都会尽力收集各种信息,以丰富海汉情报库的储备。

这种差事不需要三亚的总部安排,成大朋作为这个地区的负责人拥有极高的自主权限,只需在行动前向三亚报备就行了。即便他带的这帮新人仅仅只是在见习培训期,成大朋也可自行决定是否让他们了解此行的意图和接下来的安排。而作为被他看好的对象,秦华成在船只停靠班达亚齐期间也得到了特殊的照顾——成大朋特地带上了他作为随从人员,前去拜访本地的官员。

成大朋在本地的人脉还极为有限,甚至连翻译都是靠岸之后现找的,所以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约见到的官员界别也高不到哪里去。不过成大朋深谙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倒也没有急于直接去打通亚齐国上层的渠道,而是先将注意力放在基层官员身上,通过接触来逐步了解亚齐国官场的生态,然后后再寻找合适的方法去拓展人脉。

成大朋没有向秦华成详细解释自己行事的理由和用意,只是让他自己斟酌体会。而秦华成自知这种待遇难能可贵,丝毫不敢怠慢,成大朋在班达亚齐见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秦华成都字斟句酌,仔细品味其中含义,以此来揣测成大朋的目的。

类似这种实习式的培训方式,对培训对象的提升无疑是最快的,秦华成跟着成大朋走访了几位本地官员之后,便已经基本了解了成大朋的操作手法,开始揣摩起了成大朋与这些官员磋商交易条件的内容。

成大朋不但是海汉安全部的官员,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以他在商贸方面的操作经验,以及十分充裕的流动资金,想在班达亚齐这种地方打开局面真的极为容易。就算这些官员能够抵挡住成大朋直接的金钱攻势,也很难拒绝他为班达亚齐带来的贸易,这可是实打实的政绩,像成大朋这样立场中立的跨国大商人为数不多,能抓着一个就已经极为幸运了。

“巴达维亚距离这里差不多有四千里航程,你可知我为何要亲自跑到这里来维护关系?”在拜访完一名本地官员之后,成大朋向秦华成提出了问题。

秦华成想了想道:“小人之前看到马六甲海峡的海图,星岛在东南端,这班达亚齐在西北端,都是航道要隘,地势险要,想必是掌柜重视此节,才亲自过来维护关系。”

“你说对了前面一半,后面一半错了。”成大朋更正道:“我的确很重视班达亚齐的情报工作,但我千里迢迢亲自跑来这里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手底下可用的人有限。”

秦华成默默咀嚼成大朋这话里的意思,似乎有所收获。成大朋在巴达维亚虽然已经经营出了自己的一套情报体系,但由于南海的区域太大,他指挥的人手根本就不够把情报网络部署到每个重要城市。像班达亚齐这种距离巴达维亚实在太远的港口城市,根本就没有在这边部署人手,他也只能抽空亲自跑一趟才行。

不过这个区域没有西班牙人的行踪,秦华成略一思索,便也想到成大朋不会将自己派到这地方来,但成大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却是在暗示他以后有机会可以在外独当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