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最大的人其实还是李希,宴会期间见识了各国的外交手段,特别是海汉高官的一连串操作,让他真正意识到了海汉在国际交往中的强势。而大明使节所表现出的敢怒不敢言,更是让他肯定了大明目前的状况已经非常吃紧,对海汉只能是忍气吞声不敢得罪。
在这种情况下朝鲜应该选择哪一边站队,李希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不过国内的掌权者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无法感同身受,李希认为他们多半还会延续对大明的敬畏,而不能意识到远东地区的第一强国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李希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送回国内的奏折可以让掌权者大致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特别是大明的衰落和海汉的崛起,需要朝鲜重新调整与这两国的关系。如果这个阶段处理得不好,那朝鲜未来一段时期的国际地位恐怕也会跟着大明一起沉沦下去。
对于安南小王爷表现出来的拉拢之意,李希也并不排斥,两国相隔实在太远,秉承远交近攻的外交原则,李希会认真替朝鲜处理好与安南建交的事宜。
至于收受他国送到手上的好处,李希可没有费策贤那么多的顾忌。他手头所掌握的资金十分有限,再扣去修建使馆的预算,其实并没有多少钱财可供他自由支配。如今有郑柞这种送财童子主动奉上好处,所提的要求又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那这递到手里的钱财当然就却之不恭了。
不过郑柞送的这小块金砖显然不便在市面上流通,回头还得拿到海汉银行去兑换成本地货币才行。李希知道海汉有官方发行的纸质货币,这块金砖所能兑换的钱财应该够自己在三亚潇洒一段时日了。
时间一晃而过,已经是来到了三月底的最后一天。按照海汉官方的安排,今天将会有好几场贸易洽谈活动在三亚举办。各国外交使节和商人都早已经研究过了海汉商务部发放的资料,定好了自己要在活动中争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