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能看得到,费策贤对此也只能叹服。
当然了,他不会承认海汉在市政管理方面的优秀,只将这视为了“有钱好办事”的又一例证。毕竟不管是维持城市清洁所需的大量人员,还是修建下水通道的基建工程,耗资都绝非小数目。大概也只有海汉这种不差钱的主,才能把资金投入到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上。
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生活,只要身家不算太差,日子都能过得很舒心。费策贤对海汉固然有诸多看不惯的地方,但在这里住了几个月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三亚的确是个宜居之处,跟过去固有印象里“天涯海角”的蛮荒地带完全是两个概念。许多大明商人会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做买卖,甚至是圈地建房,移民换籍,其实也多是看中了这里的生活环境,并不能简单地以“叛国”一概而论。
此时正值晚饭时分,景观大道附近吃饭的地方都颇为热闹,在各家酒楼饭馆外呼朋引伴者着实不少。但费策贤透过车窗看到这样的情景,更是感觉到自己形单影只的孤独。
他到三亚已有数月之久,但的确是没有在这边交过什么朋友。一方面是因为他初来乍到,不敢轻易信任这里的人;另一方面日常打交道最频繁的几乎都是海汉外交部的工作人员和各国使节,而这些人身份敏感,最忌讳交浅言深,费策贤又自恃大明使节的身份,不会主动折节下交,自然也就没多少交情可言。
但他也不那种矫情的文人,很快就把这种负面情绪抛到了脑后。这个时候他只想赶紧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不要再因为这两天的境遇而烦恼。
到了一处十字路口,车夫称前方有数辆马车拥堵,想来是在饭馆门口等着上客所致。费策贤等了片刻见还是没有动弹,便索性下了车,打赏了车夫一点钱,让他先自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