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扫把星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68章 这一眼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罢了。”武媚笑着。

卫无双告退。

武媚看了三个内侍一眼,淡淡的道:“他们是怎么回事?该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

……

贾平安去了山下。

“老人家,你说今年可会有大雨?”

山脚的一个农夫家中,贾平安蹲着,一个老人蹲在对面,身后的小孙儿趴在他的背上,不时抬头偷窥贾平安一眼,然后尖叫一声又躲起来。

老人脸上宛如沟壑的皱纹动了动,一双眼睛眯着,“说不准呢!往年也下过,不过这地方下雨都说不准,最近这天色,老夫看不会。”

“那就好。”

贾平安心中微松,想到的是自己是不是记错了时间。

比如说洪水是下一次来的时候发生的事儿。

他起身准备回去,见孩子好奇的看着自己,就笑着摸了一个油纸包出来,“给。”

老人推却,“哪里敢要?不敢不敢。”

贾平安把油纸包塞给孩子,摸摸他的头顶,“有机会就去读书。”

孩子拿着油纸包,呆呆的看着贾平安。

但眼睛里却多了神彩。

今日贾平安的一句话将会给他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

——有机会就去读书。

他艳羡贾平安,如此就会以他为目标,这就是驱动力。

贾平安出了这户人家,包东低声道:“武阳伯,这等孩子没地方读书。”

“我知道。”贾平安淡淡的道:“总有办法的。”

世家门阀对科举不屑一顾,倚仗的便是自家的家学渊博,而大唐的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架构更是让这种不屑一顾变得理直气壮。。

大唐最高学府招收的是权贵官员子弟,当然,你要说平民子弟也有人进了国子监,确实是有,但他们进的是算学这等类似于后世技校的地方。

如此下面的人只能种地,上面的人倚仗着学习霸权,以及家中的关系,牢牢的把持着向上的通道。

这条通道只留下了一条缝隙,偶尔有底层人能飘上来,随后被拉拢同化……

这便是大唐版的阶级固化。

而击破这个阶级固化的人就是武媚!

“科举始于前隋,但开头还是先帝……”

“科举?”包东不解,“那不是哄人的吗?”

“胡说!”贾平安笑骂道:“那不是哄人,而是下面没几个读书人。”

包东挠挠头,“那弄了科举作甚?”

“留着希望。”贾平安缓缓而行,“先帝时诗赋只在上层流转,帝王和重臣们诗赋相和,下面的百姓看着这一幕敬若神明。学识也是在上层流转,下面的人想窥探,只会撞的头破血流。

而科举就是一根管子,一头连着下面的百姓,一头捅到了上层,下面的百姓可钻进这个管子里,一路钻到上面去。”

武阳伯真的是太天真!

雷洪扯着抚须,“武阳伯,我有好友在吏部,他说科举入仕的官员升职艰难,被那些权贵高官子弟看不起呢!”

这便是现状。

“会好的。”

李治对科举也是那个尿性,但好歹比先帝更重视了些。

直至武媚,科举才正儿八经的进入了正轨。

科举始于前隋,而真正的大兴则是在武媚时期。

不管是糊名还是制科,或是大力提拔科举入仕的官员,都和武媚息息相关。为了提高科举举子的地位,她甚至还弄出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还有武举,也是在她期间被弄了出来。

由此科举就成为了所有人的晋身之道。随着科举出仕官员的不断增多,以及这个群体的不断拔高,他们渐渐掌握了话语权。于是通过科举出仕的被视为真本事,而通过门荫为官的被视为无能之辈。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打通上下阶层流通的渠道,击破世家门阀和权贵官员们一心想固化阶级的美梦!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我们永远是高官权贵,下面的泥腿子子子孙孙永远都在地里为我们干活。

这便是阶级固化。

“定然会好的!”贾平安很坚定的道。

他想到的是后世的描述。

那盛世……麻衣如雪,满于九衢,这是介绍赴京赶考的考生之多的盛况。

大唐盛世便由此发端。

贾平安抬头,眼中全是憧憬。

届时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