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豪1978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2章 苦差事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肯定得来啊,电影不拍出来,他怎么能甘心?”成荫说道。

他是李翰祥的旧识,四十年多前他们便认识,那个时候他们还都是青葱少年。

“什么电影?”

林朝阳以为成荫说的肯定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可成荫却说道:“他要拍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

林朝阳愕然,怎么变成末代皇帝了?难道我串台了?

瞧着他的表情,成荫笑了起来,“是不是觉得他一个香江导演拍末代皇帝的事有些违和?”

成荫的话也不能说不对,但林朝阳真正惊讶的原因并非是这个。

难道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李翰祥不拍《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改拍末代皇帝了?

“他为什么拍末代皇帝啊?”

心里一团迷雾,林朝阳迫切的需要成荫来给他解答。

“这事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从影四十年,李翰祥拍了几十部电影,获奖无数,成了享誉海内外的大导演。

不过也因为常年的高强度工作,在1975年他被检查出了冠心病,这病拖了三年,到78年他特地去了美国洛杉矶进行手术。

临到手术之际,他突然一想到这一刀下去祸福难料,背井离乡三十年,还没来得及回到祖国大陆去看看。

彼时恰逢国家改革开放,于是李翰祥联系了与大陆“有联系”的香江友人,秘密返回大陆,进行了一次阔别已久的畅游。

游玩期间,李翰祥还不忘拜会当年的师友亲朋,其中许多人都是如今国内文艺界响当当的人物,比如燕影厂的谢添、谢铁骊、黄宗江;沪影厂的赵丹、徐桑楚、李准;画家吴作人、程十发等,成荫也在其中。

“我记得那天吃饭,前段时间我们刚刚内部放映过翰祥的《倾国倾城》,大家都给予了盛赞。

能在香江的片场搭出紫禁城的布景,拍出一流的清宫片来,多了不起啊!

谢添当时对翰祥说:你这样的才华和魄力,如果在故宫实景拍摄,岂不是更可以大显身手?

当时翰祥表现的很谦虚,但暗地里却动了心思。

他后来跟我说过,过去他以为自己此生已经无望再回大陆拍片,可通过那次的旅游和探亲访友。他觉得大陆的氛围开放、友好,回到这里拍电影未尝不行。”

说到这里,成荫叹了口气,“他想的是很好,不过两岸阻隔多年,政治、经济、人事多有变迁,想要回到大陆拍电影,谈何容易啊!”

成荫接着讲,自那次回大陆旅游后,李翰祥先是去美国接受了手术,休养期间又对接上了沪影厂,得知李翰祥要回大陆拍电影,甚至惊动了副g级领导。

李翰祥本打算拍一部关于伍豪同志的电影,结果一沟通,发现大陆这边已经有制片厂将关于伍豪同志的电影列入了选题计划,大陆这边便建议李翰祥放弃这個想法。

然后李翰祥又不死心的再次造访燕京,这次他把目光对准了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

李翰祥老家是辽宁的,青少年时期生长于燕京,他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推崇倍至。

当时燕京人艺甚至为了李翰祥的到来,特意排演了《茶馆》,李翰祥看完话剧后更坚定了要把这部话剧搬上荧幕的信心,为此他前后奔走了半年时间。

但可惜的是,李翰祥将自己的计划带回香江后却遭到了片商们的反对。

片商们反对李翰祥拍《茶馆》,理由很充分。

《茶馆》是部好话剧不假,但话剧和电影不一样。《茶馆》对白太多,场景单一,燕京的地方色彩浓厚,放在舞台上效果炸裂,但放在银幕上,局限性太大了。

李翰祥是大导演,他的作品面对的是中外观众,拍《茶馆》等于抛弃了外国观众。

片商们所言的“外国观众”,指的是东南亚地区的观众。

七十年代香江电影的影响力主要是集中在香江、湾岛和东南亚地区。

李翰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他也不得不考虑片商们的意见,这些人可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思前想后,李翰祥最后忍痛放弃了拍摄《茶馆》的设想,转而提出了想拍摄一部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电影,电影主要是以溥仪所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为蓝本。

然后,李翰祥的这个想法再次遭到了反对。这次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前半生》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仍旧健在,尚未盖棺定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