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我的车,但我告诉你,你要是不坐我的车,你还真的走不了,你去看一看,哪一辆车不是这样的?”
陆陆续续地又上了十几个人,没位子坐,都歪歪斜斜地站着。
司机看了看车厢,感觉实在挤不下了,这才发动汽车开路。
车子驶开了,里面的人也叫开了:
“挤死了!”
“闷死了!”
“你怎么碰我的胳膊?”
“怎么是我碰你的胳膊?你没碰我的胳膊吗?”
两个人吵开了。
旁边一个乘客说:“好啦好啦,别吵了,刚才司机不是说了吗,在这辆车子上,我们都是货色,货哪有胳膊啊?你们俩谁也没碰谁的胳膊。”
终于到了终点站,赵电下车,说了一句:“刑满释放了,坐车如坐牢呀。”
赵电到村了,满头银发的陈大妈看见了,招呼道:“赵电回来过年啦!”
“是的,陈大妈!”
夏大嫂也看见了,笑嘻嘻的说:“赵电回来啦,这下你妈妈可高兴了!”
赵电笑着说:“我也很高兴啦。”
赵电到家了。父母接到赵电,高兴得像什么似的。父亲给赵电倒洗脸水,母亲给赵电打掉身上的灰尘。大哥给赵电收拾包裹。二哥老实勤快,正在门前劈柴,他对赵电笑笑。
第三十八章
赵电二哥的对象还未落实好,父母亲甚是着急。父亲几乎隔一天就要出一次门,走亲访友,到处托人给介绍。家里人称他为“外交部长”。
赵电的家是个和睦融洽的家庭,虽是个寻常的农民家庭,但家庭成员之间的友好关系却不寻常。家里的每个人都被封了“官”:母亲是总书记,总管家庭事务;大哥是农业部长,常年在家种庄稼;二哥是财政部长,在外打工挣钱;赵电是教育部长,从事教育工作;父亲是外交部长,主抓外联工作。
“外交部长”七十多岁了,四处奔波,非常辛苦。早出晚归,常常天擦黑才回家。“外交部长”把自己五十年前的同学、四十年前的学生、三十年前的同事都找到了,请他们给自己的儿子物色个对象。甚至是多年不往的沾亲带故的人,他也不放过。
天色黑了,“外交部长”出门访问还未回来,家里人很着急。是不是在路上跌了?还是在人家留宿?
赵电和二哥不放心,到村口去看看。
远处的河堤上有一个人影,赵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