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顺明(完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41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颇为紧张,所以没有得到补充,调兵的时候,诸位大佬们也不愿意动这个不太有战斗力的卫。

徐州仅剩下这一支兵马,不到两千人地队伍,行事却有些无法无天起来,徐州地州县衙门,上报这砀山卫扰民的官方文报可是如同雪片一般,不过按照大明地老规矩,都是压下来不予理会。

方家这次的告状,真可以说是人证和物证齐全,看这些证据,那真是铁证如山,想抵赖都抵赖不了。

每年每月都是常例的银钱孝敬可不是白花的,地方官府报上来,南京的官员都是推诿不理,但方家报上来,大家马上是慎重起来,要合议给个答复。

南京城内的兵部官员也有私下里去问方家,说是这件事就这么算了,那砀山卫就算是拼命贩卖私盐,也赶不上你方家进账的毫毛,何必去计较什么呢?

谁想到方家这次却咬紧了牙不松口,说是要是这南直隶的军兵都卖起私盐来,我们方家还有什么活路吗,必须要抓这个典型治罪,给别人一个颜色看看。

私下去问的那个官员也是拿过方家好处的,而且还是那种拿的不少关系亲密的,听恩主这边把话说的这么斩钉截铁,也就不好继续劝告了。

但南京官员的合议也拿不出什么章程来,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是在湖广和凤阳那边呆过的,知道凤阳、安庆一带的兵马不能擅动,同样的,南京的兵马也不能放出去,算计下来,南直隶周围已经是无兵可用了。

那不足两千的砀山卫士卒在徐州,琢磨半天居然没有奈何,派个文官过去督办这件事情大家是不敢想的,眼下这些大头兵,逼得急了可就要哗变的,到最后朝廷对哗变的军兵无可奈何,还要追究这督办的文官罪过。

官场上的诀窍就是谁也不愿意发表意见,免得承担责任,那边方家催促的紧,这边大家又都在僵持着,局面一时间尴尬……

这时候,仗义执言的南京兵部侍郎吴嘉卫又是站了出来……

正文 第三百三十三章 得徐州 思财路

吴嘉卫在南京官场上以敢言着称,做事很少考虑官场上的成规,尽管每次说话都是切中要点,在这浑浑噩噩的官场上总能刮起一阵旋风,偏偏所言之事都能颇为圆满的解决,所以就有了个能员的评价。

但这股冒失劲却总是让人不放心,南京兵部尚书几次想要写折子推荐这位同僚升职,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上奏,其他的高官勋贵也是差不多的意见,这样冒失的人,做事实在是让人不放心,现在压在手下,给自己做开路先锋,万一事情不妥还可以用来帮自己摘干净责任。万一升官上前去,自己保举要担待责任,而且官职高了自己也挟制不住,他要再犯了什么愣头青脾气,再和大家有什么妨碍那就不好了。

不过吴嘉卫却真是有些耿直之臣的意思,尽管一直没有升迁,说话却还是秉公直言,没什么避讳的地方。

这次徐州砀山卫贩私盐被方家告发,南京的兵部尚书、守备、镇守太监合议多日,总也拿不出个处置的章程,派士兵去弹压,现在是处处吃紧,还在跟北京打官司,调走了兵马,但是钱粮很多还要在南京报销,双方都快扯破面皮了,也没法召集新军,现在压根是没有能动用的兵力;若是派文官去问罪,现在可不是前朝,一个文官就能吓得武将魂不附体的时候了,现在这些丘八一个个飞扬跋扈,横不把老爷们放在眼里,搞不好就要激起哗变。

不管是谁提出这处置的方案,到时候若是出了乱子,那可就是提出方案那人的责任,天下这个局面,和兵乱扯上干系的事情,罪过是最大的,谁也不愿意多说一句多余的话。

还是这吴嘉卫耿直敢言,直接慷慨陈词的说道:

“既然山东总兵李孟已经是在兖州府和淮安府都驻扎有兵马。听闻归德府他也有兵驻扎,那这徐州一地等于是他夹袋中物,不若让这李孟派兵前往替代,这等军兵对驻扎一地最为看重,咱们只需要下个文书。等着那山东军兵和砀山卫冲突就是,反正也是给方家一个交待!”

和山东孔府以及京师那些不知李孟底细的人不同,南直隶的这些官员可是知道李孟兵马的横行霸道,原来就是屯驻在海州,可一段时间过去,莫名其妙地,山东兵居然是在两淮有驻军了。

这样的行事。这样的军将,却还如此低调,南京的这些高官都觉得李孟此人实在是有问题,将来没准会闹出什么乱子。

既然是如此危险的角色,还是少和他扯上关系地好,特别是让他进驻徐州这样的事情,将来如果闹了什么乱子,肯定会有所牵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