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大明就不造呢,大同总兵陈永福当然不会知道,这样的甲胄没有水力机械的话,根本不可能推广。
单纯依靠铁匠的手工打造,怎么可能有这么广的使用范围,比如说看看身后和身边的骑兵,大都是带着头盔,穿着盔甲,当然了,很多骑兵的甲胄并不是陈永福这样的铁罐头,而仅仅是在前胸那边挂着甲板,手腕和肩膀处也有护甲,这就足够能防护大部分的迎面的伤害了。
大同总兵陈永福看着镇羌堡上的大旗挥动,双腿敲了一下坐骑,大队的骑兵开始朝着草原上移动。
大军行动初始,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快的行动速度,毕竟这次的目标距离很远,需要保存马力,陈永福接过身边亲兵递来的头盔,拿在手上闭合了几下面甲,笑着自嘲说道:
“当年宁远伯李如松率三千兵去偷袭土蛮,只希望今日咱们地行动不要步李公的后尘。”
这话说出来周围却没有人跟着笑。陈永福所说地是辽镇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也是继任父职的辽镇总兵。辽镇李家是明中后期最大的将门,最巅峰时候有家丁八千多,是大明第一等的军事力量。
不过这八千多家丁在万历年三大征中死伤不少,逐渐地衰弱,李如松此人又是一名喜好冒险的将领。
在他做辽镇总兵的时候。最后一次战役是率领三千兵去草原上偷袭土蛮汗,也就是察哈尔部落,本以为是金帐所在,闲暇时不会有太多的防
谁想到好死不死的赶上对方的大会,差不多察哈尔部地力量都在这一天集中在这里,尽管李如松的三千兵精锐。可架不住几万牧民骑兵的围攻,最后战败身死,被朝廷追封为宁远伯。
辽镇总兵李如松差不多是明廷震慑北地蒙古和女真地最后手段。努尔哈赤当年是李成梁地义子。见到李如松地时候还要恭恭敬敬地称为大兄。不敢有丝毫地不敬。可李如松一死。最后地三千精锐死在土蛮之战中。北地地局势一下子就崩坏崩溃。
李如松地这些事例。在大明地军将中流传甚广。所谓打雁不成反被啄瞎了眼睛这就是生动地写照。
今日间所做地事情。和李如松所做地真是没有什么区别。也难怪大同总兵陈永福在这里自嘲。
参将杨承祖就在他身边带好了头盔。合上了面甲。听到陈永福地自嘲。他张了张口。却没有接话。只是在马上抱拳躬身。拨转马头。加速回归了本阵。这种大规模地行动。又是从前互相不统属地几个部队加起来。自然要亲临指挥。
当然。对陈永福地话。杨承祖心中轻蔑。还是颇为地不屑。杨承祖在罗汝才座下地时候。南征北战。和官兵步骑交手不少。胜多负少。他心中下意识地对陈永福和所带骑兵地战斗力很瞧不起。
杨承祖回去之后就是用豫西地土话和亲信骂道:
“大战将临,身为主将说这么不吉利的话语,老子还信不过他那三千骑兵呢!”
杨承祖带来的四千人之中,只有六百多骑兵,这次全部带上了,主力却是陈永福的三千多骑兵,也难怪他有这么一说。
陈永福自嘲完,身边的副将张坤却是笑着接口说道:
“请陈总兵放心就是,今天这边红旗舞动,肯定那土默特的金帐所在,骑兵不会超过四千,胶州营的精骑还有一千余,大人手中三千,杨参将手中六百,又是出其不意,足够达到咱们的目的了。“
胶州营在这边的兵马之中,绝大部分都是步卒,张坤带来的两百人都是骑兵,魏力和王三从兖州赶来的时候,也是带着八百骑兵,反倒是陈永福这边的骑兵多些,当年陈永福在河南东奔西跑的救火,也是因为手中多马,可以到处机动。
大同总兵陈永福听到张坤的话,笑了笑没有接话,打马小步前行,在镇羌堡和垲儿海之间的路上,有两个预先布置好的中继点,是伪装成其他地方商人的大车队,那边的草料和补给可以让马队半途中得到休息补充。
这也是从出镇羌堡就可以让马匹小跑的原因,陈永福自己的直属部队一千和胶州营的千余骑兵是放在一起的,所以张坤就在陈永福的身旁,陈永福沉默了一会,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
“土默特部拥众将近十万,咱们这五千人冲过去,仅仅是略占优势而已,陈德都已经去了齐国公卫队之中,陈某的家眷都已经是留在开封,陈某的豫兵尽管比不上大帅的虎贲,可也是能战之兵,何必耗在这苦寒之地呢?”
听到陈永福这番话,张坤总算明白这大同总兵因为什么如此忐忑了,稍微一愣之后,张坤哈哈大笑,开口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