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为什么不找我。
不过知府已经是错过了几次给他的机会,也就怪不得别人了,在胶州营河北军突然发动这场战斗之前,在整个永平府无论文武都有一种错觉,那就是眼前这样的局面或许会持续很久,而且先收缩的肯定是山东的兵马。
因为朝廷是大义所在,任何人都会屈从于这个名份之下,如果朝廷有所好转的话,一切都会恢复原有的秩序。
而且山东兵马夺下开平中屯卫这座大城的时候,也是找了各种理由和托辞,要在明面上的法理过得去,永平府各个城池和居民聚居地之间相隔很远,就算是山东想要找到启衅的借口也会很难。
可现在山东是说打就打,打完之后,直接丢给一个某处军兵怀疑勾结匪徒鞑虏,为保大明地方安定,先行出击,接管防务的文书,让人哭笑不得,可又不得不接纳。
山海关总兵高第的驻地应当在山海卫,可那边是纯粹的军镇,没有什么民居和玩乐的措施,哪比得上蓟镇这边繁华热闹,又可以接近蓟辽总督王永吉,一切方便,王永吉一年到头倒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在蓟镇一带,反正山海关的防务可以让二线的部队和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那边负责。
卢龙城被河北军拿下的消息,传到蓟镇的时候,甚至比那些击溃的溃兵回来的还要快,蓟辽总督王永吉是天启年间的进士
算是合格的文臣,蓟辽总督大多是兵事,他可就是抓T
看见那高第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王永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在家里偷偷的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京师朝廷的,说是贼人进逼,臣当尽忠殉国,以报皇恩,一封信是给河北军总兵的,说是早就看着朝廷纲纪崩坏,正是鼎革之时,永吉不才,愿为新朝天下出一份力云云,写完之后贴身收藏,准备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上,这才算是安下心来。
对于懂得地势和军事的人来说,河北军从容不迫的拿下了州和卢龙两个永平府西部的大城,加上开平中屯卫,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地盘落入了山东的手中,可卢龙是整个永平府的咽喉地带。
把这里掐住,等于是在卢龙和迁西县以北的地盘已经是丝毫不可守,那边正是蓟镇的镇所之处。
目前的态势,胶州营河北军可以辐射的地方极为的广,另外一支在永平府的军队,只有在抚宁卫以东的狭窄区域,才算合适的镇守地点,当然,还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向西撤到顺天府去。
可永平府的文武如果灰溜溜的撤回顺天府,那就等着朝廷下旨削官问罪吧,山海关总兵高第和蓟辽总督王永吉此时顾得还不是这个,反倒是想着河北军的骑兵大队已经是在蓟镇周围活动了,这要是动起手来,自己能不能打的过。
正文 第四百七十五章 峰回路转 绝境已成
水泥混凝土出现之前,东西方的道路都是压实的土地还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少数富裕的城市能保证在少数的地区用石板或者是石条铺设。
下雨天的时候,陆地上的交通就成了灾难,路上运输物资的主要工具大车当然也是如此,在硬实的路面上行进,它可以拉很多的物资,并且可以保证行进的速度。
可要是下雨天,土地在雨水的浸泡下变得泥泞,那就变得很麻烦了,当日张坤率领先遣小队乘坐大车队一路的想北,就是赶上了这连绵不断的阴雨天,结果路上行走的极慢,每天跟随大车的士卒,都是在搬运推动大车的工作中,把全身的体力消耗干净,可行进的速度丝毫没有什么提高。
这支在河南节节胜利的明军在从潼关出来之后,一直是运气不错,这几年年景本来有所恢复,可今年的河南又是干旱,两个月没有下一点雨,路面上自然是干燥坚实,明军的车营行进颇为的方便。
所谓天时地利,这种干旱的天气对明军来说,也应该说是天时了,这也是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贺人龙和许定国这两股骑兵的追击,闯王李自成一直没有机会站定收拢队伍,只能是一退再退。
跟在后面的督师侯则是催动大军兵马上前,宝丰和县两地,尽管预先修筑攻势,并且准备在这里展开战场,可事情到了现在,也只是能把各部兵马想回撤离,督师侯还是在求稳。
他率领大军进驻宝丰和县之地,仿照在汝州和伊阳一带,在这两个城池分别屯驻大军,互为犄角,互相照应,目前双方的力量对比,顺军尽管数量众多,可却无法同时攻打围困两城,依旧是被明军压迫。
洛阳总兵牛成虎率领骑兵奔袭,掏了顺军在唐县的妇孺老弱居住的地方,斩首将近三万,回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