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顺明(完结)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55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下弄得比你还要不堪……”

声音很轻,就算有人站在他身边也听不到,天启皇帝和崇祯是兄弟关系,两人关系极好,天启对崇祯很有些长兄若父的意思,临死的时候更是让崇祯接位。

可天启不是一个好皇帝,喜欢男色,沉迷于木匠之中,把朝廷的大权交给魏忠贤,文人士子的评价很是不好。

崇祯皇帝的老师和身边的伴读等人也是明里暗里的讽喻讥刺,把天启竖成了一个坏的榜样,让崇祯皇帝今后切莫学他。

可崇祯皇帝上台,先是一步步削弱宦官的权力,然后重用书生儒臣,可这天下迅速的滑落衰败,比其天启年间已然是天差地别,崇祯一直是不明白,自己一没有重用阉人,二是遵从圣人之道治国,局面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他一辈子可能都是无法明白,呆坐在这里的崇祯皇帝自然不知道就在此刻,在襄城的顺军大营已经开始朝着北面运动,准备和顺军的骑兵大队汇合,准备第二天和山东兵马的决战,他自然也不知道被他看做三百年来第一乱臣逆贼的齐国公李孟,此刻正在河南襄城东边的营地中,也是没有睡觉。

“大帅,流贼大营已经开始向北运动,我山东探马和地方民团哨探都已经确认此事。”

一名负责情报联络的亲兵把总在帅帐中禀报说道,李孟穿着甲冑坐在帐中,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在河南地面威风无限的袁时中、贾大山都是肃然的站在李孟的下首,口鼻观心,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亲兵把总禀报完之后,施礼转身出门,亲兵统领黄平却拿着几封文书快步的走了进来,先是行礼,然后低声的说道:

“马军统领汤大人已传来消息,明延绥总兵高杰已经是率部像他投降,四万残兵都在掌控之中,请大帅调拨粮草,汤大人说,尽管我方马队七千,但可担保不会有什么差错,只需粮草,便可将局面掌控在手中。

听到这个,李孟呵呵的笑了出来,笑着说道:

“还能有什么差错,高杰那些种地放羊的兵,咱们七千人动手,杀干净了都是轻松,汤二单独出去,倒是懂得动脑子了,饿了这么久的明兵,给些粮食估计就能抓在手中了吧!!”

军帐中的几个人都是跟着凑趣的笑起来,李孟又是开口说道:

“袁先生,现在就写一份调拨粮草的文书,安排军需那边的人去做。”

边上的胶州营主簿袁文宏运笔如飞,刚刚记录完,却有了个主意,恭谨的禀报道:

“大帅,~县那边,不管是走水路陆路都要耗费不少时间,本地义民想必还有不少的存粮积储,不如大帅开恩,给他们个襄助王师,日后封赏的许诺,让他们尽尽心意如何,咱们从开封这一路来,沿途不少的寨子土堡都是热心助力,民心如此可用,大帅,您看……”

顺军对地方上结寨自保的那些地主武装清剿一直不利,这些寨子里面都有不少的积储,而且还有些地头蛇的武力,对顺军他们是血海深仇,对李孟的胶州兵马可是唯恐奉迎不周,~县需要粮草,从大本营这边调集毕竟是不方便,索性是用这些地方上的东西。

他们要奉迎,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山东这边,无非是一纸文书而已,李孟稍一琢磨就明白了其中关窍,这读书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忍不住笑着说道:

“袁先生,既然如此,我们也不能寒了地方上义民百姓的热血忠心,你拟个文书,本帅看后用印就发。”

军帐中诸人都是跟着笑起来,黄平也是在下面恭谨的跟着笑,看见袁文宏去拟文书了,他才又开口说道:

“征西将军陈大人的急报也是刚刚到来,陈将军的兵马已经是到了舞阳,陈大人信上说,流贼精锐,云集襄城,地方上都是些守备杂兵,形不成阻碍,又有乡绅义民相助,定可在流贼南窜前,进驻叶县。”

李孟的心情随着亲兵统领黄平念诵一项项各处军报,心中的兴奋也是渐渐的平静,一切都在自己的安排计划之中,还担心什么呢?

就在这个时候,军帐外有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众人都是神色一凛,这么晚了,哪里来的紧急消息。

正文 第五百零一章 家中事 双雄会

大帅。〃〃★东昌府王知府急报。

深夜能靠近李孟大这么近的也只有送信的信使了。还的是一等一加急的信使。可局面都到了这个的步。又那有什么需要这么急的事情。

在军帐中的诸人都是凛然万分。大军出来作战。最怕的就是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