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黄纸,假作诏书走上前去对范琼挥一挥,说:“跪下!皇上有命令,将军可以到大理寺申辩。”范琼惊愕不已,不知所措,刘子羽示意左右拥着范琼上轿,用张俊的军队护送他到监狱,再由刘光世出去安抚其兵,不久后乱事便平定,范琼伏诛。
再有凿冰拒敌。
绍兴年间,金朝大举南侵,这时正值冬季大雪,城中池水都结冰,金人借着凝成的冰层为阶攀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
张浚听说金人用这种方式攻占城邑,就下令取消原先禁止百姓在池中捕鱼的禁令,于是百姓争相凿冰捞鱼,池中的冰层始终无法冻结,金人来到城下,观望许久,叹息离去。
然而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
尤其是符离之溃,着实让无数人对张浚充满怨言。
当然,李显忠和邵宏渊罪不可抵。
然而这也是张浚用人不当之罪。
但随着官家亲手所书的挽联送出临安,至少在乾道六年的初夏,临安朝野,对这位前枢相公、魏国公只有赞誉。
又随着青云书刊本月关于张浚生涯事迹的著文刊登,大宋万千读书人,便更加了解到这位相公的一生功勋。
尤其是知晓当今官家手书的挽留,其实就是张浚致仕前的感言后。
无数人为之震撼。
如此雄浑壮志的词作,袒露了这位高功之人的心迹。
于是乎生子当如张紫岩的说法在民间很快流散开来——紫岩先生,是张浚的别称。
青云书刊这封文章,当然是得到官家同意的。
李凤梧虽然待制,但这种事情,如今交给了秘书少监王挘����鯍算是李凤梧的心腹——虽然李凤梧待制,但王挷槐俊�
况且李凤梧还是他老上司魏杞的东床快婿,当然要好好结交。
青云书刊,如今俨然已是大宋的人民日报,影响何其深远。
随着这封文章面世。
天下无人不知魏公之浩然长气。
第四百七十六章半壁江山起狼烟
张浚离世,张约素作为他的侄女,也要回四川老家去吊唁。
好在只是侄女,而且张约素之父张滉是张浚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又隔离了一层,况且张约素又是嫁出去了的,倒是不用丁忧。
李凤梧担心三娘张约素的安全,于是让徐眉娇同去……虽然舍不得老公儿子,不过张约素也是她的干娘,徐眉娇没有理由拒绝。
到刑部、吏部请了假,徐眉娇带了德云堂几个身手不错的人,陪着张约素出发前往四川。
李凤梧当然也要去信吊唁。
关于张浚之死,李凤梧有过一些伤感,不过想来也算是幸运了,张浚本来应该隆兴二年就死,结果在自己的提醒下,多享受了六年的天伦之乐。
这么一想,李凤梧释然不少。
张浚死了,和陈康伯一样,临安朝堂这边自然要考虑其追赠和追谥的事宜。
关于追谥一事,礼部、国子监等部门很快有了谏议。
其实关于张浚谥号一事,朝堂各部门各臣子还是折腾了许久——因为不好定断,这位魏国公究竟应该是谥号是走文臣路数还是武臣路数。
最后大宋左相汤思退、右相周必大拍板。
魏公既然任过枢密使,他一身也戎马天涯,当是武将——但魏公一生饱读诗书,起于科举而非恩荫管,还高中进士,当然也是文臣。
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好争论的,果断文武臣啊!
两位相公都这么说了,自然没有其他异议。
而且枢密使蒋芾也表示赞同。
这本来就是事实。
然后就是拟就谥号的问题,这个事情大家都要先看看官家的意思表达,不过随着汤相公提议,官家手书了那封对联送至四川,负责拟就谥号的心中便清楚了。
在咱们的官家心中,魏公是有大功于天下。
于是揣摩圣心后,众人一致决定,来个通谥罢,反正是文物臣,通谥正合适,而且这个东西也比较简单,不会出什么篓子。
果断拟就了通谥中和文臣最高谥号媲美的“忠献”。
当然,通谥之中,还有个更牛逼的谥号,那就是忠武——但是忠武的规格太高,有宋一朝,谥号忠武的也不多,要知道赵普也才忠献。
然后忠武还是公认的武将第一谥,李继隆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