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细胞渗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光,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只深海发光鱼类。

为了应付更大深度的压力,吴辉指挥章鱼冲过去,靠近这些光点,分别选择不同品种的鱼类吞噬了几条。

很快的,章鱼穿过了一条海水中的恒温带,过了恒温带,海水开始缓慢的持续降温。

章鱼的生理系统再次出现不适,这次不是因为压力,而是因为温度,过低的温度已经开始影响章鱼的生理运转。

吴辉只好再次变形,他指挥章鱼变成一条线鳗。感受下带鱼和线鳗的生理结构,吴辉发现线鳗的肌肉纤维更加柔韧;骨骼偏薄、软,弹性更好;皮肤和体腔壁偏薄,渗透性要好很多;同时细胞间液偏多。估计是为了适应深海压力的特殊进化。

线鳗自身可以发光,虽然亮度很小,但是总好过一直摸黑赶路,点亮‘灯笼’之后,线鳗像是参加深海灯会一样,从各式各样、各种亮度的灯笼中穿过,一直向海底扎去。

第67章 海底探照灯

在海洋里物种非常丰富,同样也意味着食物非常丰富,在大海深处基本不必担心什么暴漏的问题,阿米巴鱼群放开腮帮子吃,几乎以一种扫货的姿态横行在海底世界。

阿米巴种群在大海里增长的速度非常快,需要吴辉投入的精力反而更少,只要下个指令,‘吞噬、分裂’,然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不像在陆地上,还要时不时关注下,避免被人发现异常。

阿米巴种群几乎是以铺地毯、开地图的模式开始遍布海洋各个水层。

随着阿米巴种群的增长,吴辉控制范围也在逐步增长,阿米巴占领范围已经越过琉球群岛,进入太平洋。

这天,吴辉突然发觉到从海洋深处的某个阿米巴种群传来异常信号。

那是从琉球海沟传来的信号,一群阿米巴变化的伞嘴吞鳗盘踞在那里,深度接近6000米。

本来一切正常,但是从某段时间开始,这群伞嘴吞鳗的数量不再增长,并且开始呈下降趋势。不时有个体被吞吃的感觉传来。

吴辉的注意力跟踪感应了一段时间,但是一直无法发现凶手,这里实在太黑了,即使吴辉能够及时感应到有吞鳗被吃,也无法及时抓到它,至今为止,吴辉甚至还没发现是什么东西叼走了吞鳗。除非凶手主动暴漏在鱼群眼前,否则还是很难发觉它。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光线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想法给这片黑暗深渊来点光亮。吴辉将几条伞嘴吞鳗融合在一起,变化成一个奇怪的生物体结构。

将细胞如何搭配在一起,并且让它们运作起来,实现某种功能,这是一个浩繁的系统工程。因为一个针尖的体积上就聚集了超过四万个细胞,如果你要组合出一个手机大小的生物体,那么意味着,你将要指挥将近一千亿个细胞,让它们各自有序的站好队,然后相互之间连接起来,然后设定好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再让这些单个细胞的功能形成合力,然后才能在宏观面上实现某种生物体的功能。

如果你要亲自动手,一个个细胞定位、定形状、定功能,再进行细胞级的系统集成,然后进行单元测试,再来功能测试,然后再来个系统联调,再检查BUG,再排障,然后再调优。

这一套做下来,并且是建立在一千亿的数量级别上,那复杂度估计会远远高于曼哈顿工程。

一个人,就是一辈子都干这事,估计也很难做完。

所以吴辉能够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生物组装程序DNA,进行二次开发,将已有的各个功能模块搭配组装起来。

他组装的这个东西是个巨大的探照灯!

他先组合出一个巨大的深海水母,然后像嫁接一样,在水母巨大伞盖的内外表面扦插海萤的发光器官,不仅如此,他还让水母的所有表皮细胞都变成一种发光细菌。

然后仿照眼球中晶状体的结构,组合出若干个拳头大的晶状体放置在水母伞盖内侧。这样一个吴辉牌生物探照灯就组合出来了。

吴辉试着点亮少部分发光细胞,发现只要控制好水母的形状,以及晶状体的曲率,基本可以实现类似于汽车远光灯的效果。

为了实现水母方位、角度的快速调整,吴辉又在水母伞盖边缘上扦插了几只伞嘴吞鳗。结果就变成了一个类似于手术室无影灯,周边还露着几条鱼尾巴的奇怪形状。

把探照灯调试完,吴辉让鱼群变成球形,牢牢的将探照灯护在中心。时刻保留一点注意力在这个种群上,等待黑暗中奇怪凶手的再次出现。

那个神秘凶手没有让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