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就当我没说。”
“我们把这个生态系统分拆运到地表不行吗?”
“这是我们第一个碰到的外星环境样本,非常有研究价值。我们最好轻易不要动它,你应该知道,生态系统是一连串的因果链条,甚至互为因果,如果切开它,我们无法保证还能完好的还原回去。”
“那怎么办?”
“我们最好原地建设实验室,就地展开研究吧。”
地球的指令被传达到嫦娥号之后,一个庞大的科研基地围绕半人马生态圈被建设起来。而陆钧杰则收拾行装再次出发,因为从半人马这里已经确知,火星上还存在其他外星种族,陆钧杰必须带领他的探险队把这些种族找出来。
庞大的火星单独靠一直探险队是无法全部探查完的,两支战列航母编队里的陆战队人员全部被抽调出来,组成大大小小的探险队开始从其他火星洞穴进入地下世界。
火星的地下洞窟体系是个拦路虎,必须搞清楚,否则火星重启计划会无法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导致无法继续进行。但火星洞穴的庞大和复杂,仅仅依靠人力探查是不现实的,这会严重耽误火星重启计划。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科学院紧急研发了一款新的组合生物,由另一批支援舰队带给嫦娥号。
这批支援舰队是刚刚磨合完成的五支战列航母编队,听说火星上还存在若干个未知的外星种族,为了以防万一,吴辉决定加强火星的军事力量。
这批支援舰队还将带去大量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人,他们需要在火星上就地组建战舰工厂,直接开始战舰的生产,这样以后地球只要往火星派战斗人员就行了。
科学院研发的这款新生物被命名为‘迷宫探索者’,它可以像是爬山虎一样,沿着洞窟顶棚生长,同时自带探测和监控模块,可以将所处洞窟的三维地形测绘出来。
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和物质供应,它蔓枝的生长速度相当惊人,甚至还可以分段生长,在若干个地点同时开始探索,当两个‘迷宫探索者’相遇,它们就会自动的组合成一个生物,只不过同时具备两个能量核心而已。
因为本身具备一定的智能判断能力,所以它可以自己分辨地形,在碰到岔路和分支的时候,自己分裂出分支,探索新的岔路。
当‘迷宫探索者’被配上核聚变能源核心,并被种植在冰层上时,就再也不用投入人力维护,它自己就可以分解矿物,提供蔓枝生长所需物质。
火星洞穴总共只发现了七八个,但是火星地下遍布空洞,这几个空洞远远不够‘迷宫探索者’使用。人们便选择合适的地点,利用‘钻地虫’在地表直接打竖井进入洞窟体系。
每打通一个竖井,一个‘迷宫探索者’就会被种植在附近的冰层上,然后给探索者配上无线电通讯模块,探索者就会通过全球卫星系统,把描绘出来的地下洞窟形状变成数据传输回嫦娥号,在嫦娥号上组合出火星地下世界的精确地图。
很快的,在火星地表就遍布这种奇怪的竖井,迷宫探索者像是渔网的节点一样,密密麻麻布满了火星。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发展,这些‘迷宫探索者’通过地下洞窟相继联结起来,所有探索者组合成一个超级庞大的生物,变成一张生物巨网,把整个火星都罩在里面。
巨网形成以后,‘迷宫探索者’开始无死角的探索火星地下世界,它几乎以每天一公里的速度,不停从地表向地下深处延伸。所过之处,像是点亮地图一样,把火星地下世界一点点在嫦娥号主机里显示出来。
火星地下世界的探查,本来是个工作量大到足以让人望而生畏的任务,但自从有了‘迷宫探索者’这个便利手段之后,突然变得简单容易起来。
每天只要看看电脑,火星地下世界就能清晰的反应在面前。并且地质人员开始开发‘迷宫探索者’的延伸功能,他们开始给迷宫探索者装配地质调查模块,震波搜集模块,矿物质分析模块等等等等。
这个事情上报到熊启明这里之后,他敏锐发现了‘迷宫探索者’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要求嫦娥号科研人员围绕‘迷宫探索者’展开更深入的设计开发。
在熊启明的主导下,‘迷宫探索者’开始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它开始爬上地表,在地表上织就一张覆盖整个火星的巨网。因为火星地下还有着不知善恶的外星人,为了以防万一,熊启明开始依托这张巨网,建立火星的‘天网’。
在天网建成的同时,一个遍布火星的能量和物质输送网络也形成了。这样只要熊启明想,他随时可以在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