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细胞渗透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4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半长轴和半短轴。两相叠加,U692…2…36相对恒星的距离改变高达一个天文单位。这个距离改变导致超级透镜必须拥有足够的冗余,以便在远离恒星时提供额外的光汇聚,所以这个超级透镜的直径可能需要高达14万公里。

如果要建设这个庞大的超级透镜,以人类目前的水平也不是不能建造,如果将五个绿毯号组合起来,它们展开的绿毯总面积比这个超级透镜还要大。

经过科学院的反复论证,最后决定将这个透镜建设成引力透镜,这个透镜将会利用引力子,在局部形成超高引力,这个超高引力会导致光线方向的偏转,由此实现汇聚恒星光辐射的目的。

并且使用引力透镜有个好处,届时抵达U692…2…36的光辐射将会是全光谱辐射,不仅光线,甚至连带电粒子都完全具备,可以完美模拟地球的光照效果。

围绕这个方案,科学院开始进行工程设计,最终这个引力透镜被建设成一个圆环套圆环的结构。它将由上千个同心圆构成,每一圈同心圆都是一个巨大的引力子发生器。每一圈引力发生器的引力子发射功率都稍有不同,它们导致的光线偏转角度有有个细微的差别,最终它们会将所捕获的恒星光汇聚在U692…2…36表面。

这个超级透镜将会被置于U692…2…36的轨道上,将伴随U692…2…36旋转。U692…2…36围绕U692…2旋转的公转周期为22天,U692…2围绕U692的公转周期为31。7年。

对于大行星的卫星来说,它们会面临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自己主星的引力潮汐锁定,因为这个潮汐锁定关系,卫星的自转周期会慢慢与公转周期趋同,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卫星永远把它的一个面朝向主星。

U692…2…36不可避免的面临同样的问题,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就意味着,当引力透镜建成之后,U692…2…36上的一天将会长达22天。届时生活在U692…2…36的人类将会每过大半个月才能见证一次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到时在U692…2…36上出生的孩子一定会非常奇怪,明明是一次日落,为什么要分成22天呢?

当U692…2…36的改造方案基本敲定之后,人类开始另一次星球改造运动,这次星球改造主要难点在于引力透镜,相对来说改变大气层气体成分反而是轻车熟路,容易实现的。

大量的运输船开始集中在一颗冰体卫星周围,将这颗卫星切成碎块,然后像是蚂蚁搬家一样,将这些碎块逐步运到U692…2…36上。这些碎块被运到U692…2…36上空之后,被随意的投进大气层,没过多久,U692…2…36的地面上就遍布了大大小小的碎冰,和这些碎冰砸出来的大坑。

一旦引力透镜建成,这些碎冰就会被融化,在重力的牵引下,这些融化的水自然会逐渐汇聚起来,变成U692…2…36上的河流和海洋。同样在恒星光的作用下,这些水会受到热量的推动,在U692…2…36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圈。届时U692…2…36就会出现云生云灭、雨雪霜雾。

科学院同时调集大量人力,开始建造引力透镜。现在人类的工作状态非常有意思,他们可以选择任意地点工作。比如有人被征召加入引力透镜工程,那么他需要做的事情也许就是躺着睡觉。在身体休眠的同时,通过远程傀儡系统,指挥自己的傀儡驾驶工程舰,在遥远的太空上组装引力透镜。

不仅远距离的组装如此,就是近距离的生产同样如此。人类可以在生活舰上生活,然后在工作时间通过傀儡系统,指挥生产舰上的傀儡进行生产工作。

在充足人力的保证下,人类同时开始几个大工程。首先是引力透镜工程,然后是大气改造工程,除此之外还有五艘地球号生活舰的建造,以及U692…3上的机器人文明的发展壮大。

围绕这些大工程,每天都有海量的运输舰、工程舰、采集舰在U692…2各处穿梭往来,将U692…2变成一个繁忙的蚂蚁窝。

现在人类已经有足够力量实现星球级的影响,为了支撑人类这些庞大的工程,U692…2一些较小的卫星先后消失,被分解成各种物质,成为支撑人类工程建设的原材料。

即使直径上千公里的卫星也无法幸免,最先消失的是一个直径近二千公里的冰体卫星,这颗卫星被彻底拆解,全部变成碎冰块被投掷到U692…2…36地面上。

当U692…2…36全面启动后,这颗新改造星球的命名问题摆在吴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