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人类仍然能够延续下去。
人类进入六级初阶,能够进行跨宇宙航行之后,科学院就一直尝试着进行平行宇宙的殖民,因为在平行宇宙殖民明显更能提高种族延续几率。只要人类在多个平行宇宙成功殖民,那么即使碰到宇宙级的超级灾难,人类仍然能够安然的延续下去。
抱着这个思路,科学院开始进行针对性研究,探讨平行宇宙殖民的可行性。现在横亘在人类面前的主要障碍是,不同宇宙之间物理规则的不同。拿人类比较熟悉的一号宇宙和人类本身所处的零号宇宙做比较,双方的物理规则存在细微差别,这种差别是根植于基础粒子层次上的。正是这种基础粒子层次上的差别,会形成殖民的障碍。
比如两个不同宇宙之间,氢键的属性存在细微差别,这会导致其他宇宙的水分子属性与零号宇宙水分子属性不同。这中差别扩散开来,所有元素、所有原子、所有分子、所有化学反应都存在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果进行跨宇宙殖民,目标宇宙的物质就会与构成人类身体的零号宇宙物质形成不兼容。比如人类在目标宇宙喝一口水,这一口水对人类来说,可能跟毒药差不多,会从原子级别上导致人体构成物质的崩溃。
物质的不兼容是跨宇宙殖民的最大障碍,现在科学院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人类永远别想离开零号宇宙的依附关系。这个问题不解决,人类就无法脱离对零号宇宙的物质依赖,即使移民了,分支种族也需要定期从零号宇宙获得物质补充,否则他们早晚会死于元素冲突。
这种殖民,实际上就像是体外的胎儿一样,分支种族必须有一个脐带与零号宇宙相连,时刻获得零号宇宙的滋养。一旦出现外力导致的干扰和突变,让这种脐带供养方式中断的话,这个分支种族就会被困死在殖民宇宙里。
这种方式实在太危险,所以在科学院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人类是无法进行大规模跨宇宙殖民的。
宇宙之间物理规则的改变是存在很明显特征的,以人类生存的零号宇宙基准点,物理规则将会随着编号的变化,分别向正向和负向发展。这种变化是渐变的,两个相邻宇宙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微小的。
以零号宇宙和一号宇宙为例,两者之间只存在非常小的差异,各种元素特性基本相同。科学院觉得在元素之间差异很小的情况下,生物体很可能能够自然适应。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科学院进行了大规模活体实验,而实验的样本就是巴昆的那三支移民舰队。这三支殖民舰队,实际上是被人类骗过去的,它们在茫然无知的情况下,被分别投入到相邻的平行宇宙中。
殖民舰队抵达之后,科学院就在高维宇宙密切关注着这三支舰队的发展情况。
初来乍道的巴昆舰队一切都很新鲜,他们按照殖民之前指定的计划,占据一个生命星系,开始探索周围的星域,开始逐步的选择目标,控制新的附庸种族。在巴昆的五级文明面前,附庸种族的抓捕和逼降计划非常顺利。
三支舰队很快建立起一个势力雏形,这些势力都是沿用巴昆帝国已有的架构。三支舰队初步站稳脚跟之后,开始自身种群的繁殖,并且慢慢将影响力向周围星域扩散。
在这个过程中,三支舰队先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差异,他们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物理常量的不同。在这个新的星域,各种物理常量与理论值存在细微的偏差。这个发现一度让它们感觉很困惑,并且一直没能找到原因,久而久之这事就被放在了一边。
科学院注意到,这三支舰队都能很好的适应目标宇宙的物质环境,它们身体内开始进行自然的物质代谢。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够完成物质代谢,它们开始从物质层面上,变成目标宇宙的生物。
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意外,科学院认真比较了三个目标宇宙与零号宇宙物质的不同,结果发现,当元素的差异小于一定值的时候,生物体是能够自然进行物质替换的。
按照这个观点,科学院开始用奴隶进行活体实验,看看差距大到什么程度的时候,会出现元素冲突。
经过大量实验,科学院发现,当宇宙的编号差距小于五十的时候,生物体一般能够成功实现物质替换,中间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是当编号大于五十之后,这种物质替换就会充满危险,生物成功替换的几率直线下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现在能够直接在正五十号和负五十号之间的宇宙进行殖民,并且在殖民的过程中,可以放心的使用目标宇宙的元素,不会出现太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