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河血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72章 一地之困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是沉默着,参观红旗渠的经历,使得他对林县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缺水,在林县大地上屡见不鲜地出现“村村兴建龙王庙户户能闻祈雨声……”的现象。一眼井旁数通碑,一座池边几个亭,为掘井者歌功,给挖池者颂德。明代万历年间,滋阳县举人谢思聪奉命来林县担任知县,为解决当地的吃水难题,他曾动员老百姓从洪山寺修了一条小水渠,将洪峪泉水引出山外,解决了18个村庄人畜饮水的问题,老百姓为感激他,称这条渠为“谢公渠”,以世世代代纪念这位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

长久以来,林县人省吃俭用,淌汗流血,祈求天神,找水、寻水、挖水、引水……甚至今年之所以林县能组织编练了十万民团,只有一个原因——去年民团的团兵为林县修建了563条水渠、13座水库以及上千座池塘、旱井,使得民团在民众间建立起了一定的声望,大多数水渠也都是以民团番号命名。

“所以,想要解决水的问题,只能考虑修建水渠引水,而修建水渠引水需要钱,仅依靠林县……”

从外部引水,这是杨子泰在作民政科长时,对林县县境内的几条河流以及邻近的几条河流考察的结果,现在专员来了,在他看来正是自己争取专员支持的时候。

水!

或许今年还可以通过动员民团大兴水利工程,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和历史上林县的水利工程一样,只能起到了一个暂时缓解的作用,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想经解决水的问题,就只有一个途径——引水。为什么不引水?为什么不引漳河水!在杨子泰的建议中,管明棠沉默着,引漳河水,可能吗?

修建1500公里水渠、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l座渡槽、开凿2u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2225~j-立方米……所有的与“人工天河”有关的一切都是天文数字,都是一个此时的林县、专区公署无法承受的数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漳河水还是邯郸重要的水源,尤其是随着新区的工业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自然随之增加,即便是现在,在用水问题尚未显现出来之前,公司就已经计划汇同专员公园,修建大型水库以及水渠,以引黄入库,从而满足未来公司发展的需要。

水!

林县的农业需要水,同样,邯郸公司新区的工业也需要水!

“林县有多少人?”

在思索良久之后,看着杨子泰,管明棠打断话他的话。

“有40多万,按目前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是人。”

作民政科长时,杨子泰在主持人口普查时,曾用几个月的时间,跑遍了整个林县。

“林县的山河是不是和我来的路上看到的一样,山上有很多树林吗?”

“有一部分山上分布着许多自然林,也有一些山上土薄石厚,不过也有一些自然林。”

听专员提及树林,杨子泰的眉头一跳,在主持人口普查时,他曾注意过一个现象,即树越多的地方,旱情越低,树越少的地方越是缺水。

点点头,管明棠皱眉沉思片刻,又问道。

“那么,按照县政府的统计,今天的灾民有多少?我是说,可能会饿死人的?”

“大约一两万人所居住的地方,旱情严重,几乎颗粒无收!”

“一两万人啊!”

感叹着,管明棠摇头说道。

“按照保住一条命一个月需要3块钱,那么一个月就需要五万,半年就需要三十万,再加上其它地区的适当救济,半年需要支付超过五十万元,而今年林县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

在杨子泰的诧异中,管明棠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一年五十万的救济、几十万元水利建设,对应的又是几万元的财政收入……”

摇着头,管明棠怎么都觉得这是一个极不划算的事情。

“每年拿出一百万,结果换回来的只是几万元的回报,杨县长,你觉得这笔生意划算吗?”

沉默,杨子泰沉默了下来,他没有想到,自己提出的引水的建议,换来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回答或者说是问题。

“当然,于民生不能考虑划算不划算的问题!”

做了一个否认手势,管明棠看着杨子泰,又接着说道。

“但是,现在专区的确拿不出这笔钱!”

这一句话只让原本刚涌起一点希望的杨子泰心神一黯,看着专员,他的脸上流露出浓浓的失望之色,在此之前,对于修建引水工程,他至少还有一半的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