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成汉朝绝世妖花阴丽华_秀丽江山(全四卷)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4部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刘秀性柔重情,对于亲人的维护之心,从我刚认识他起便早已知晓得一清二楚。历经劫难后,他比任何时候都看重他的家人,所以刘黄、刘伯姬两姐妹未到雒阳,傅俊便已把刘秀的诏书带去了南阳。

汉代的侯爵封号向以县称为名,刘母樊娴都的娘家乃是湖阳县,所以刘黄被封为湖阳公主,刘伯姬则为宁平公主。

刘秀让湖阳公主与宁平公主转道阳,一同来接我前往雒阳,按理说是把我的地位看得和这两位姐妹一样重的,可偏偏两位公主的封邑都很轻易地便赐予了,唯独我的身份,仍是模糊不清的。

我没有明确的身份,所以这一路上,包括傅俊在内,全都含糊其辞地称我一声“夫人”。我是刘秀贫贱时娶的妻子,若按平民的称呼,这声夫人代表的含意便是“刘夫人”,是指刘秀之妻。但现在他早已不是普通百姓,对于雒阳城内,高居南宫却非殿龙座上的建武帝而言,这一声“夫人”或许代表的就只是掖庭三千宫人中的一名姬妾。

仅此而已。

闭上眼假寐,脑袋随着马车颠晃而不时左右摇晃着。这些天我始终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其实有些道理细细琢磨起来并不太困难,但我潜意识里偏偏不愿深入地去探究思索。既然阴识说把一切都交给他来处理,那么就交给他来处理吧。我相信他能处理得比我好上十倍,既然他这么有自信,便说明事情还没有发展得太过糟糕。

我并不在乎皇后的虚名,皇后也好,夫人也好,对我个人而言实在没有太大的诱惑力。能让我在意的,只是刘秀的态度:他现在是怎么想的?他打算要怎么安顿我?又或者怎么安顿那个已经给他生养了孩子的郭圣通?

明知不该在意这种无谓的琐事,理智很清晰地告知自己,应该学会漠视一切:漠视郭圣通,漠视刘,甚至漠视刘秀。无爱便能无恨,那样我才能活得潇洒,活得快乐。

然而想和做是两回事,理智和感性同样也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区别在于前者无爱!

要我不恨他很容易,要我不爱他……很难,所以我始终达不到心如止水,视郭圣通为无物的境界。

车队抵达雒阳城时,已是腊日的前一天,腊日需举行大规模的驱鬼避疫和祭祖祀神的仪式。在汉代,人们对腊日的重视程度,远远要超过除夕与新年,就好比在现代信奉基督教的教徒对圣诞节的重视,远胜于公历的元旦一样。

傅俊将我们一行人安顿在宫外,然后自行进宫复命。没多久,宫里传来旨意,皇帝陛下即刻宣见却非殿。刘黄、刘伯姬两姐妹甚是兴奋,那头旨意刚下,她俩便开始忙着梳妆打扮。

罗衣是新裁的,首饰非玉即金。人才刚刚下榻驿馆,赏赐的御用之物便不断送了来,摆满了整整一间厢房。

送礼的官吏没细说哪些是给公主的,哪些是给我的。赏赐的金银玉器、绫罗绸缎堆得比人还高,琳琅满目,晃花人眼的同时压得我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刘伯姬嫁与李通后,虽曾做过平西王王后,但说到底也不过是担了个虚名,跟着李通一路颠沛流离,她的王后生活其实过得并不风光。刘黄则更不用说了,她在蔡阳守着那三间破瓦房,带着刘章他们三个小侄子,生活得更加艰难,常常入不敷出,时不时还得仰仗乡邻接济度日。

那些珍宝财物,奢侈得非常人可以想象,刘黄与刘伯姬两个被这从天而降之物所震慑,惊喜之余除了羡慕称赞,竟是讷讷得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这也算得是人之常情吧,若非我待在长安长乐宫中一年有余,见惯了这种珠玉奢华,只怕此刻也会惊讶得迷失自己。

玄武卷·第一章 身无双翼舞空华 2�聚首(2)

只是……难道做了皇帝的人,都会习惯于这种帝王奢华?

挥金如土的刘秀,还是不是当年那个我熟悉的自食其力、节俭养家的男人?

“这支玉钗很适合你。”刘黄挑了一支貔貅饰雕的玉钗递给我,微笑中带着一种鼓励。

我明白她的用意,却仍是摇头拒绝。我向来不喜欢佩戴饰物,嫌那种东西顶在头上笨重累赘,稚幼少女时如此,婚后为人妇亦是如此,现如今也实在没必要为了讨好谁而特意装扮。

“三嫂,”刘伯姬见状,放下试穿的衣物,不悦地皱起眉头,“等会儿便要应召进宫,你难道打算就这副样子见我三哥?你难道不知人人都传那郭圣通年轻貌美,妖娆多姿?你这样一副委靡不振的样子,叫我三哥见了,是能多博得他的一丝怜惜还是愧疚?”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