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她一同坐下来赏月吃饼,那可也是花费了她不少的功夫。
刚开始她们还记着主仆有别,怎么都不愿意与依书同桌而坐,好言相劝也没有,最后威胁说不坐下来,就将她们都找人牙子卖了出去,这才吓的她们乖乖的坐了下来。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自然而然就这么和乐的一起过了节,往后几年的团圆节也是如此。
待到院子里又响起了鞭炮声时,这便表示今天这团圆节就过到这里了。
依书拍了拍手,又喝了一杯热热的桂花茶,扫了那三人一眼,笑道:“好了,都回去休息吧,今天谁都不要收拾这些东西,等到明儿个早上起来了再弄,今天都早早休息,都知道了吗?”
夏荷三人相视一笑,齐声应道:“知道了,小姐也早些休息吧。”
虽是如此说,但她们还是要给依书打水洗漱,只是不需要她们守夜了,倒也算是放了一个小假。
。
第四十三章 回乡祭祖
两个月后,气候已经进入秋末,院子里的落叶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
出于某种心理,依书吩咐那些打扫院子的杂役仆人,宝沁楼的落叶两日才扫一次,不像府内的其他院子,地上一时都不能有其他杂物。
轻轻的踩在枯黄的落叶上,甚至可以听到清脆的枝叶碎裂声。偶尔一阵清风吹过,也会有片片落叶在空中被吹得左右旋舞,而后慢悠悠的再落到地上去。
眸光悠远的看着前方,既是前方,又不是前方,像是想看穿前路,却如何能看到未来的走向?若是她能看到前方的路该怎么走,应该也不会来到这里了吧?
苦笑一声,踩着脚下的落叶,依书又回了亭中坐着。
夏荷早已习惯依书这个样子,明白在这个宅院中,不管是谁,总是有无限多的心事,即使是在她认为不谙世事的依书。
十月二十五,薛家族里每隔五年便会在老宅那边举行一次祭祖仪式,作为族里最有出息的一个支脉,秦子明是必定要回族里主持大典的。
五年前,秦依书刚刚来到这个时代,因为落水生病的事情,祭祖的时候便没有随秦子明和蔡氏等一起去,而是留在京师养病。这次再次祭祖,不论如何,依书是肯定要去一趟。
当然,她抱的可不是回乡祭祖的心思,只是想走远一点,看看这个她来了五年的世界。作为一个女子,还是在古代,实在是没有太多的机会出去走动。
薛家老宅在距京师千里之外的青州,青州地处西南,多山多水,很适合观风赏景。只不过因为现在已经是秋末的原因,风景想来是没有其他时候来的好了。
这次随着秦子明回乡祭祖的除了蔡氏以外,几个晚辈也都随之回乡。当然,三个姨娘只能留在京师守门了。
一大家子人,并着若干多的丫鬟仆人侍卫,足足用了八辆马车,秦子明与蔡氏自然是共用一辆马车,秦智博一家三口乘一架马车,依书依画共乘一辆马车,秦智峰则与秦智幸共用一辆,另两架大马车坐的是随行伺候的丫鬟和仆人,最后两辆马车上则是一家子人用的东西和带回去的一些礼品。八辆马车之外,还有三十骑侍卫随行。
浩浩荡荡的一行人大张旗鼓的赶往青州而去,一路看来,甚为威风。
离祭祖的日子还剩下四五日的时间,为了不使自己太赶,秦子明早先已经派了得力的管事提前赶往青州老宅,准备祭祖的一应事务,等他们到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始祭祖,而不需要再操心些什么杂事。
这几辆马车里,要说最舒服最宽敞的一辆,却不是打先走在前头的秦子明与蔡氏那一辆,而是走在第三个的依书那辆马车。
原本这辆马车是秦子明与蔡氏外出专用的,不过既然这次依书跟着一起去,出于对她的照顾和疼爱,这辆马车自然就是她坐的了。
摸了摸车厢内铺着的狐皮坐垫,黑檀木支架和柜子,秦依画不由妒忌的道:“三姐姐,妹妹这次可真是跟着你沾了光呢。还记得上次是跟二哥坐的一辆马车,里面只是铺了普通的毛皮。我到现在还连一件狐皮的衣裳都没有,却不想这里面的坐垫都是狐皮的。爹爹跟母亲可真是够疼宠姐姐的。”
依书两世为人,早已看淡了这些表面上的繁华富庶,对此还真的不怎么在意。听着秦依画酸溜溜的说了这些话语,真真是不知让她如何解释才好。
况且这辆车本来就是秦子明自个儿备用的,又不是特意为她准备的,至于那么嫉妒吗?
夏荷随在依书身边伺候,虽是秋末初冬,但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