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雄也。 李国普,孙承宗,李起元等面色汗颜。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陛下指桑骂槐吗? 李起元挺身而出,力争道:“陛下,大明立国两百年,除藩王叛乱或绝嗣才予以撤除封国,现在,纵使秦藩其罪罄竹难书,但秦藩无叛乱无绝嗣,陛下贸然撤藩,恐引起诸藩恐慌。” 李从心亦出言道:“嘉靖朝,南陵王朱睦楧向世宗提出七条宗藩改革建议,即立宗学以崇德教,设科选以励人才,严保勘以杜冒滥,革冗职以除素餐,戒奔竞以息饕贪,制拜扫以广孝思,立忧制以省禄费。” “建议通过教育等提升皇族素质,管控皇族数量,让无所事事的皇族自食其力,减少朝廷对皇族的财政支出,让皇族参加科举等等措施,可惜收效甚微!” 南陵王? 周藩一脉。 果然是贤王辈出啊。 朱由校颇为惊讶,南陵王的建议触及皇族待遇的弊端。 作为既得利益者愿意提出改革,不得不说对方大公无私。 目前大明困境没有变,显然嘉靖没有采取对方的建议。 朱由校询问:“嘉靖帝为何不执行呢?” 李起元,李从心李国普,孙承宗面面相觑,这是道送命题,这让他们怎么回答。 总不能说燕王奉天靖难,小宗入继大宗,使得其他藩王不满意,祖孙三代花费数十载才解决藩王问题。 所以,嘉靖帝不同意让宗室参加科举。 大家都是太祖后裔,你能奉天靖难,小宗入大宗,其他宗室掌握权力夺位怎么办? 此乃帝王忌讳,焉能大白于天下。 朱由校瞧见几人又犹犹豫豫,欲言又止,心情格外不爽。 召集几人为自己分忧解难,结果个个惜身藏拙,呵斥道:“直接说。” 李从心略显尴尬说:“成祖小宗入继大宗,世宗亦是。” 呃... 朱由校人麻了。 所以,这就是剥夺宗室读书权力,让其自力更生,错失削弱宗室的理由吗? 如此,大明哪有资格说远迈汉唐。 李适之,承乾之孙,官至宰相。 李千里,李恪长子,任宫廷禁军大将。 李祎,玄宗朝一代名将。 三人未出五服,照样入朝为相,也没发生谋朝篡位。 宋时,秀王赵伯圭,宋孝宗兄长,出任明州知州十年,带兵驱逐海盗。 宋朝允许宗室参政,除宋太宗烛影斧声疑案,两宋三百年未发生一例藩王谋逆。 即使魏,北周、金、辽、蒙元、皇室宗亲始终是各代皇室最重要拱卫势力,出将入相,督军地方。 反观大明,成祖奉天靖难后对诸王严防死守,对宗室打压力度远超历朝历代,然则除去成祖小宗入继大宗,其后汉王,宁王,安化王公然举兵造反。 赵王,荆王,辽王等不轨者比比皆是。 堵不如疏。 物极必反。 古人诚不我欺。 崇祯朝,唐王朱聿键国难之际,亲率千名护军北上勤王,拳拳赤子心,换来囚禁凤阳高墙。 这等严防死守,还让宗室入朝篡位,除说明皇帝无能,不得人心,还有什么理由呢。 朱由校声音洪亮说:“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撤藩,势在必行。” 李国普,孙承宗,李标等见朱由校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李国普道出其他难处:“陛下,除去小宗入继大宗,供养宗室是太祖指定的铁律,历代君王谁敢取消宗室待遇,不光宗室以大不敬驳斥,百官亦以大不敬反对。而诸藩宗室对宗室供养习以为常,突然取消供养必然遭到宗室反击,兴许重演靖难。” 朱由校大为不悦,说来说去还是不能撤藩,那召集几人进宫有何用:“这么说,朝廷对藩王束手无策,放任藩王对百姓敲骨吸髓?” 李国普态度坚定,好似和朱由校对着干,掷地有声说:“陛下,至少秦王目前的罪行不足以撤藩。” 朱由校怒气更盛,强忍着没法发作,不免理解崇祯处境的艰难,目光转向李标,孙承宗:“两位爱卿以为呢。” 李标正容亢色说:“陛下,撤藩之事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更好的办法前,臣赞成李阁老的话。陛下非要处罚秦王,不妨把秦王召回京城问罪,囚禁宗人府或凤阳老家,事后必须向诸藩说明前因后果。” 孙承宗同样义正词严道:“陛下,臣以为,秦藩之事能在陕西处理,最好在陕西处理,不能在陕西处理,再羁押回京城处理,毕竟撤藩影响惊天动地,没人保证那位藩王不存有异心。” 朱由校没有得到期盼中的支持,不免心情郁闷。 他没有怪罪三人,三人所言皆为谋国之策,而非故意打迷糊眼,实在是撤藩纷繁而复杂,何况撤的还是天下首藩。 君不见,西汉七国之乱,明初的奉天靖难,清初的三藩之乱。 除去朱允炆个草包,景帝和康熙均非等闲之辈,全通过战争解决藩王。 唯独汉武帝,执牛耳,掌天下,通过推恩令削弱各诸侯。 现在摆在他面前就两条路,要么发动战争,要么等他声望达到顶峰推恩令。 然而,他不能为削藩发动场战争,朝廷财政承担不起。 推恩令,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