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4章 谋求合作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召集商贾进宫。 朱由校有且仅有一个目的,谋求互利共赢的商业合作。 什么敲诈。 什么勒索。 什么无端没收商贾家产。 不至于。 不至于。 孰轻孰重,他分的清楚。 瞧着商贾争相表忠心,朱由校内心暗暗埋怨洪武,过于限制商贾不利于经济发展啊。 他声若洪钟道:“诸位在西安兴许从在刘鸿训口中听到些许风声,邀请诸位进京主要讨论在陕西建设纺纱厂,织布厂,诸位有何想法,畅所欲言说出来。” 陕西灾情,三年五载内难以结束。 今年朝廷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赈灾,来年呢,将来灾情越来越严重,甚至发生外溢,分布大明各地,朝廷花费钱粮赈灾,财政必然捉襟见肘,甚至于负担不起各省赈灾的钱粮。 必须提前未雨绸缪。 现在他手握高效的纺纱织布技术,陕西盛产棉花,羊毛来源容易,在陕西建厂天时地利人和,可谓恰到好处。 需知纺纱织布能扩张到染布,制衣等,全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海量劳力。 若在陕西由南到北建立几十家纺纱厂,织布厂,不说吸纳百万劳动力,吸纳十几万劳力,即能稳定百万人口。 这单纯是纺纱等产业,不包含产业带动的种植棉花,养羊,连同厂子附近的饮食,住宿,以及各种日常消费。 何况,陕西的延绥,宁夏,固原,甘肃四镇驻扎几十万名兵勇,连同各地卫所兵,每年都需各种军服问题。 这都是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 必要时,可以把布匹下渗到乡村,交给普通妇人制作衣服。 百姓有稳定收入,即能吃饱饭,饶是天灾持续,扩大,依然能稳住部分百姓,纵使将来还有人起义,也是在可控范围内。 关键他的做法能拉拢陕西商帮,稳定陕西官绅。 陕西商帮和山西商帮,徽州商帮依靠盐引崛起,既有钱,又有商路。 若将大分部放在扬州产业转移回陕西,绝对是他治理陕西的一大主力。 嗯? 商业合作? 此言出,商贾皆惊,官吏呆懵。 士农工商。 商贾地位处于末段,日常有诸多限制。 皇帝不远万里召集商贾进宫,单纯为谋取商业合作,这简直离大谱。 商贾出乎预料,百官更始料未及,皇帝为搞钱简直不择手段。 苏茂相理解皇帝的不容易,更清楚皇帝的良苦用心,率先出声说:“陛下,朝廷财政拮据,臣支持和商贾合作,但陛下和商贾合作,容易引来百官驳斥,诋毁陛下与民争利。” 郭允厚亦出声说:“陛下开源,着实乃良策,但尚书所言亦不可忽视。” 皇帝搞钱方法简单粗暴,抄家,抄家,全是抄家。 好不容易有条不抄家且稳定的收益,他们自然支持,何况百官家族基本都在经商,甚至是大盐商,大海商。 百官可行,朝廷为何不可行? 总比皇帝穷的叮当响,提刀对寻常官绅抄家来的好。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转向李国普,李梦鲸,寻求两人的建议。 今日,他不光要和商贾合作,还有其他计划呢。 李国普神色平静,内心震惊,皇帝的策略总是不同寻常,越来越不着边,和商贾合作简直匪夷所思,哪怕内廷和商贾合作都比这影响力小。 “陛下,此事事大,牵扯甚广,臣担心百官弹劾,天下学子都弹劾。” 你堂堂皇帝,富有天下,自降身份和商贾合作经商,要不要玩的这么大。 李梦鲸一语道破问题核心说:“陛下谋利方向没错,但陛下身份特殊。” 朱由校神色平和,语气坚定,思索片刻问道:“诸卿,和商贾合作势在必行,既然朕身份特殊,能否以都知监的名义合作,朝廷收益,自然少不了户部的分子,甚至于允许诸卿投钱参与。” 有户部的分子? 苏茂相内心欢喜,出言道:“陛下,户部支持以都知监和户部的名义同陕西商帮合作,然而,南方已有三大织造局,在陕西设厂,应该类似织造局,臣担心能否赚钱。” 郭允厚非常赞同,出声道:“陛下,陕西盛产棉花,出产羊毛,但不精通染布,纺织,织布没有技术优势,万一投下真金白银后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哈哈哈。” 朱由校朗笑两声,信心满满说:“百官支持,收益绝对有保障。” 开玩笑。 他的纺纱机,织布机,比现有的机器不止快数十倍,薄利多销都有得赚。 何况布匹质量,宽度远远超过市面流通的。 见皇帝胜券在握,苏茂相出声道:“陛下,若能改善朝廷财政,户部绝不做拦路虎,反而鼎力支持。” 孙承宗说:“兵部亦支持。” 李国普出声道:“陛下,且不论收益几何,凡能给陕西百姓谋利,保证百姓温饱,臣同内阁亲自说服百官,说服各地学子。” “好。” 内阁,户部,兵部支持,朱由校心情非常愉悦,目光迅速转向商贾。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