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37章 西北扩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肃王恭顺,对朱由校发自内心感恩。 大明立国以来,诸藩禄米万石,唯独肃藩禄米千石,延续两百余年。 历代君王无视位于西北边陲的肃藩,唯独眼前的皇帝记起肃藩,削藩,撤藩进行的如火如荼,却将肃藩禄米提升到万石,更赋予他权力,让他发展贸易,训练新军。 多数军饷,均为朝廷负担。 皇帝对肃藩这般信任,唯有在太祖对初代肃王见过。 故而,他始终对皇帝感恩,恭敬回答:“禀陛下,幸有朝廷甲胄支持,有徐永寿,黑云龙,尤世威,杨嘉谟四位总兵协助,又有以盐换马的策略,今兰州三卫有骑兵五千,步兵万人,亦开始修城筑寨,操练兵马。” 嘶嘶嘶... 朱由校深呼口气,这骑兵比例都超过武卫军。 不过么。 不够。 远远不够。 早前他拉拢过瓦剌的杜尔伯特部,对方愿意出兵协助土默特部,却不愿意依附明廷,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甘肃三卫,才万把来人,够干什么。 朱由校思索片刻说:“兰州三卫,远远不够,陕西行都司下设三所十二卫,本该驾驭蒙古部落,而非抵御蒙古部落。 建文时,肃藩内迁,成祖时,设甘肃镇,辖属分巡西宁道,驻甘州卫城,分守西宁道驻凉州卫,肃州兵备道,驻肃州卫,西宁兵备道,驻西宁卫。 这无疑向藏区,西域两地各部表明朝廷改锐意进取为被迫防守。 所以,兰州前后中三卫,扩编为兰州前后左右中五卫,另外秘密恢复甘州五卫,西宁卫扩编为三卫,均在兰州练兵。 时机成熟,朝廷开始括地御边,达到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的目标。” 啊! 这么大手笔吗? 肃王震惊,练国事,田尔耕,贺人龙,连同宁夏官吏都震惊。 初代肃藩才控制三所十二卫,现在肃藩沉寂两百余年,皇帝直接让肃藩控制十三个卫。 肃藩手握重兵,一跃成为大明实力最强的藩王。 肃王受宠若惊,急声说:“陛下,六七万精兵,臣忧虑朝廷财力,更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力有不逮。” 朱由校嘴角噙笑,他不清楚肃王能力,他亦没寄希望于肃藩,不然焉能派四名总兵协助。 “无妨,你只管裁撤老弱,募集精壮,年后,唐王孙朱聿键总领甘州五卫,鲁王之弟朱以海西宁三卫,马科担任十三卫总教官,协助你练兵,衡王世子朱由棷出镇宁夏卫亦要练兵,甚至信王都要出京历练。” 明末,宗室废物多,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废物里也会有几名不屈之人。 既然对方有能力,他自然不会埋没人才。 肃王听闻皇帝启用唐王孙朱聿键,鲁王之弟朱以海,衡王世子朱由棷,甚至身在京城的信王都要出京历练,他神情异常激动。 大明中后期,朝廷对藩王的控制达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为防止藩王联合地方作乱,皇帝硬性规定,亲王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想出城遛遛弯,需专人干里迢迢向皇帝递交申请,若没有皇帝许可亲王都没法出城扫墓。 为防止藩王串通,藩王更终生不得相见,即所谓的二王不相见。 以至于藩王被剥夺所有自由,沦为高级囚徒。他们徒有虚名,坐靡厚禄,贤才不克自见,知勇无所设施,整日无所事事,唯有多生子嗣。 现在皇帝打破以往对藩王的限制,给予藩王权力,为其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这种削藩,撤藩制度他完全支持。 肃王单膝跪地,掷地有声说:“谢陛下信任,臣定为陛下打造无敌之师。” 朱由校笑而不语,搀扶肃王起身,视线转向地方官吏,语气温和说:“朕知道,最近半年,徐大化在陕西杀疯了,许多官吏战战兢兢。 然而,徐大化清理官场后,诸卿还留下来,表明诸卿是廉吏,近期,朝廷数倍提高百官俸禄,足以保障最底层的小吏都生活无忧,百官更无需细说,另外,年末还有奖金。 朕这么做,是希望政治恢复清明,百官为民请命,但在俸禄充足的情况下,谁还敢不断试探朕的底线,越过朝廷画的红线,休怪朕不念君臣情义。” 闻言,百官齐刷刷表态。 因为徐大化杀穿陕西官场,以前的知府,县令什么的或被杀,或被抓,空缺出海量官职,他们中少数是朝廷旧官,还有少数朝廷派遣的官吏。 更是临时提拔的师爷,县丞,县尉,包括举人,和部分商贾家族出钱购买的官职。 亲眼目睹徐大化整饬官场的血腥手段,知晓皇帝整顿吏治的决心。但他们中更多是由师爷升任,以前根本没有升迁的机会,再怎么努力,穷其一生都是刀笔小吏,现在担任知县什么的,跳出小吏的圈子,有稳定的晋升渠道,许多人心存远大抱负。 听到皇帝话,官吏齐声道:“谢陛下信任,臣等定然做好父母官,为民请命。”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上有所恶,下亦从之。 今数省在皇帝铁腕治理后政治清明,朝廷吏治快速恢复,正是他们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好机会。 继续贪污,中饱私囊,无疑是打着灯笼拾粪,找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