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456章 文武之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武将受宠。

君臣相依。

百官心似明镜,皇帝庇护武将,武将力挺皇帝,当前君臣一心,强行驳斥容易适得其反。

朱由校密切关注百官神色,敲了敲龙案冷酷说:“建功立业,济世安民,不单单靠文臣手中的笔,更要靠武将手里的剑。

朝廷内,形成文官转换武将的风气,亦要形成出将入相的风气,做到文能满腹经纶挥墨高吟,武能安邦定国威名远震。”

“即日起,任何官吏士子不得侮辱兵勇为丘八,轻视兵丁,违令者,或罚银,或下狱,或公审。”

啊!

百官失态。

武转文,已经拔高武将地位,今严惩侮辱兵勇者,这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礼部尚书钱龙锡执笏出列,神色担忧道:“陛下,严惩侮辱兵勇者,是否过于苛刻?”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

百官清楚皇帝志在提高武将地位,维护武将权威,然而,皇帝所作所为严重危害文官利益。

学子,官吏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鲤鱼跃龙门,若因口不遮拦侮辱兵勇受罚,进而影响仕途,这惩罚过于严格。

哼。

朱由校垮着脸怒哼,砰的拍案而起走到玉阶前,冷语质问道:“苛刻?苛刻吗?土木堡以来,文官轻视武将无墨,又怕武将谋逆,想方设法打压武将。

然而,纵然武将无墨,纵然武将是大老粗,但从辽东镇到甘肃镇数千里边境,全靠无墨的武将,大老粗的兵丁,以血肉之躯组成千里防线,维护边境安危。

若无武将以命戍边,何来天下承平,结果兵勇成为你们眼里的丘八,出现什么好男不当兵清高、偏见和怯弱的评价。

怎么允许官吏士子侮辱以命搏杀的兵勇,不允许朝廷严惩侮辱兵勇的官吏士子,做人不能太双标。”

钱龙锡为首的官吏见皇帝龙颜大怒,纷纷垂首不语。

这时,杨肇基执笏汇报说:“陛下,从前天下无事,武将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今时今日,经过陛下励精图治,兵丁武将地位大为好转。”

哼。

朱由校瞪了眼杨肇基,依然怒气未消,不悦的说:“两宋以来,文武对立,以至于出现苏轼恶毒和偏激的评价卫青,写下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最可佳者。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

两汉武力之强大,两宋有何颜面抨击,这全是宋代推行崇文抑武的恶果。”

“文武二柄,国家大纲,人为制造文重武轻,必然深受其害。

唐初,文武合作,创造巅峰战力,晚唐,文武对立,战力崩溃,五代十国,武将横行,文人缺位,世道黑暗,北宋矫枉过正,武将太弱,文官太强,兵事内空外干,空谈误国。

武过重,文过轻,藩镇割据,政治动荡,文过重,武过轻,帝王宽心,敌人开怀。

文武之道,似双足而立,短其一,跛足而行。

故而,朝廷当需文武并重,轻视武将,国朝犹似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迟早轰然倒塌。

今后,文臣武将,士子兵勇在人格上,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相可出将,将亦可入相。另外,为国征战的武将,凡受伤难以统兵者,干练者亦能担任地方知州,知府,知县。”

朝廷内,数支新军有战则战,无战训练,必将涌现出战将,悍将,文官能担任兵备道,海防道副使,武将自然能担任知县,知州,知府。

一句话,朝廷要尽可能扩宽武将晋升的渠道,让更多人投身行伍。

相可出将!

将亦可入相!

钱龙锡欲言又止。

百官交头接耳,肆意讨论。

两宋以来重文轻武渐渐成为趋势,然而,宋明均矫枉过正,使国朝武备松弛,被迫敛兵守塞,皇帝做法激进,却是将地位坠落谷底的武将渐渐拉回正常位置。

皇极殿,百官讨论许久,没有官吏反驳武将转任知县,知州,知府。

这时,赵率教挺身而出,执笏谢恩:“陛下英明神武,体谅天下军武,末将谢陛下隆恩。”

观之,满桂,李过,贺人龙三名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纷纷执笏谢恩。

文臣武将,士子兵勇在人格上,社会地位上是平等。

相可出将,将亦可入相,这何止是金玉良言,这是警世之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