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当天,耿志扬、王景光和郎振华一起开上蓝鸟车赶到了广即大化硝铵公司。 广即大化硝铵公司目前有两套年产十五万吨硝酸铵装置和一套年产五万吨中压法硝酸装置。由于两套硝酸铵装置所需硝酸量每年高达约二十三万多吨,因此公司生产的硝酸远远不够用,每年还需要从外面购入接近十四多万吨硝酸。 硝铵公司出面接待耿志扬一行的是总经理陈建华、总工程师张书田。双方见面寒暄后一起来到会议室,只见里面乌压压坐了二十来人。 陈建华介绍道:“这些是公司相关科室和硝酸车间的同志。我让他们一块儿来听听,学习一下。” 陈建华做了简单的开场白后,耿志扬随即介绍了金秀公司概况和新型氨氧化炉在其他企业的推广使用情况。随后双方又进行了详尽的技术交流。陈建华和张书田借机询问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耿志扬和王景光均一一做了满意的答复。 交流得差不多以后,陈建华提议去车间里看看现场,耿志扬欣然应允。他刚刚站起身,忽然瞧见陆续离场的硝铵分公司众人里面似乎有一个熟悉的靓丽身影一闪而过。 耿志扬赶紧定睛瞧去,不由地愕然道:“顾红梅!怎么是你!” 顾红梅正跟着车间同事往会议室外面鱼贯而走,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她惊诧地扭头循声望去,惊奇地发现,喊她的人居然是今日来访客人里面最年轻最帅气的那位耿总。 “您……认识我?”顾红梅盯着耿志扬左看右看,却始终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位年轻的老总。 顾红梅是耿志扬前世读研究生时的大师姐,比他高一个年级。因为都是北海省的老乡,所以同一个导师的两个人交往比较频繁,到后来几乎差一点就迸发出爱的火花。 但可惜俩人脸皮薄,谁也不好意思主动揭开那层窗户纸,生怕被对方拒绝后连朋友也做不成。 顾红梅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广即大化找了份工作,耿志扬则去了外省某部级设计院,从此俩人分道扬镳再也没有了交集。 此时此刻,再次见到了活生生的顾红梅,耿志扬按捺不住内心的澎湃之情,忍不住喊出了她的名字。 陈建华见状好奇道:“耿总,你认识我们顾工吗?” 耿志扬意识到了自己不小心说漏了天机,但他脑筋一转,迅速想好了托词:“我认识顾工的导师郑天泽教授。他曾经给我推荐过顾工写的一篇有关硝酸铵改性分析的论文。我觉得那篇论文写得很有深度,所以就记住了她的名字。” 顾红梅惊喜道:“你认识郑教授?” “我当然认识了!”耿志扬笑道:“郑教授口头禅喜欢说‘讲穿了就是什么什么’,所以说听他说起话来很有意思。” 顾红梅见他连导师的口头禅都知道,那肯定说的是事实,不禁莞尔一笑道:“我写的那篇论文主要是郑教授指导的,我自己的东西没多少。” 曾经爱而不得的师姐如今几乎是触手可及。耿志扬望着那张清秀如水的俏脸,只觉得犹如在做梦一般,不知不觉间竟然看得痴了。 顾红梅见他直勾勾盯着自己,心下略有些羞恼道:“这个耿总怎么如此唐突?就算是认识我的导师,也不用这么个盯着我看呀?” 王景光见耿志扬失态,忙拽了他一把道:“耿总,走了!” 耿志扬回过神来,尴尬地笑了笑道:“我想起以前跟郑教授在一起的一些有趣的事,不小心走神了。” 陈建华等人明智地没有戳穿他的托词,而是递给他一顶安全帽道:“看来耿总还是个挺念旧的人。像你这样的重感情啊!” 耿志扬讪讪地戴上安全帽,跟着陈建华和张书田出了办公楼,往硝酸车间走去。 路过一座厂房时,陈建华指着介绍道:“这是我们的一期硝酸铵,采用的是常压中和法工艺,生产能力达到了年产十五万吨。” 望着数层楼高的硝铵厂房,耿志扬脑海深处忽然浮起一丝模糊的印象,似乎就是这座一期硝铵厂房在前世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惨烈的事故。 究竟是什么事故呢?耿志扬费力的想了半天却再也想不起任何信息。看来重生并不能把过去的记忆完完整整的带过来,只有当机缘巧合下才能回想起曾经的往事。 陈建华见他似有所想,好奇道:“耿总,你有什么想法吗?” 耿志扬只得搪塞道:“常压中和法硝铵工艺已经落后了,现在最先进最安全的是加压管式反应器生产工艺。” 张书田听到他连加压管式反应器工艺都知道,忙道:“加压管式反应器工艺是很先进,但是技术被老外垄断着,咱们国内没有啊。” “怎么没有?”耿志扬道:“某大化不是进口了一套F国的多孔硝铵装置吗?他们用的就是加压管式反应器工艺。” 陈建华接口说道:“我知道那套装置。他们今年刚刚投产,估计产量还没有达标。”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