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25章 各种流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秦的未来和安全,他们在追逐私利的同时,只想着自己的地位晋升,并未考虑过大秦的实际危机或者秦人的疾苦。

更糟糕的是,

他们无视大秦的根本。

他们要的仅仅是权位!

而且,

他们确实实现了目标。

郑国规划的数百道路,大多数已完成,在短短的六七年内建成这么多庞大的工程项目。凭借着这份功绩,郑国由田令晋升到了内史治粟之职之一。

腾也是如此,

凭借老秦人的勤勉自律,腾使得朝廷的政令有序施行,在担任之初兰池事件后,他的管理下没有再次发生重大冲突,“内史腾”逐渐变成了“少府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然而这些都是以牺牲无数秦国老百姓为代价取得的成绩。

杨端和、羌炤等这些人出自于关中的氏族家庭,本该是老秦人们最为信任的领袖,但他们却抛弃这份信任,把老秦人视为了自己登高职位的跳板,利用保护秦人的名义为自己谋得权位。

他们终于都达成了目的!

但是,身为一国之君的他,在过去对此居然没有觉察。

甚至还觉得这样做挺好,沉浸在这个过程中。

多少年来经历了种种风雨摧残,仍能屹立不倒,充满韧性与活力的老秦人,在他手下逐步衰弱 。仅仅凭一人的力量,几乎摧毁了过去几百年来无法摧毁的伟大国度。

这样的成就真是何等的辉煌?

想到这儿,嬴政感到一种极大的讽刺与懊恼。

嬴政连续深深地喘了好几口大气,接着猛烈呼吸几口冰凉空气努力让自己怒气渐消。

他必须冷静思考当前情况。

大秦陷入今日这般困境,他承担主要责任,因为新政策的设计与实行都由他掌控着;大秦国人民众对新制度提出批判时首先会针对的便是他本人。

他不想退避。

他的傲慢也不会让他这样做。

如今醒悟,应立即作出改进修正。

然而,嬴政对整个内阁已经无法完全信任。他认为那些官员都各有图谋与私心。

他开始反思新法的问题之处,并寻找不动声色地改正可能引发民众 的一些措施的方法,特别是想要改善与获得老秦人心的工作方式,改变劳动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更为重要的一点。

秦长青的思路更为开阔且灵活,这实际上更有利于他打破目前的困局。

如今的朝廷大臣们已经变得墨守成规,甚至陷入僵化,这些人曾经在国家统一之前满怀雄心壮志、充满活力,但在统一天下之后,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更加势利,心思更加机巧。

他们不再是当初那些贤臣和谋士!

这样的状况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现端倪,只是他当时未曾注意到。

当初讨论土地制度时,如果没有秦长青指出新政的问题,可能“使黔首自实田”这一方案就会马上全国实施了,怎么会有现在这样一段缓冲时间呢?

嬴政起身,走出宫殿。

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眼神中流露出强大的决心。

刚即位时,宫廷大权旁落,被权臣掌控,他只能隐忍等待时机,然后利用权臣间的斗争,逐步夺取回实权,现今他作为帝国最高领袖,即便部下官员存有私心杂念,他坚信不会比刚登基时的情势更糟糕。

嬴政伸出双手,轻轻接住几片雪花,紧闭的手心中握着雪融化后的冰凉。

他对身边随侍的太监下令:「明日清晨召唤秦长青前往咸阳宫」。

接着,

嬴政张开了手掌,雪花已化为缕缕寒气,在空中渐渐消散,仿佛又重新成为了云的一部分。

周围的宦官们赶紧答应了下来。

嬴政转身后离去。

此刻他已全然平息心绪,心境沉静无波。

第二天。

秦长青按照口谕,踏过薄薄一层的新雪来到咸阳宫。

在他到来时,一名太监高声通报了他的到达,他随之进入了宫内。

长青

进入宫门后,

秦长青行礼道:“臣子参见皇帝陛下。”

嬴政挥手示意周围的人都退去,殿中只剩父子两人。

嬴政淡淡的说道:“昨天,你跟扶苏及其他朝臣们谈到,治理国家的重点在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