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开局秦淮如送上门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649章 在所难免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朝廷中有反对声音在所难免。”

“但他们大多数选择保持中立态度。”

“只是我此次事件太多,逼得许多中立官员不得不提前表态,以避免未来遭遇冷遇或排挤。这一点无可非议。”

“想要彻底解决此问题。”

“只需要将这部分中立官员排除在外即可!少了他们的支持,只凭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实在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如今这些中立官员并未与这些图谋不轨的人过于亲密。”

“依然有挽救的可能。”

“但如果让情况持续恶化下去,恐怕大秦会退回夏商周的模式。”

听到这里,嬴政神色一冷。

冷淡地说:“你是说大秦会回到夏商周的时代?”

秦长青郑重地点了点头。

肯定道:

“的确如此。”

“哥哥是一个仁义善良之人。”

“但哥哥对于人心的理解不够深刻。”

“几乎未曾真正深入了解过地方,更加没有深刻体会过‘贵族’的含义,哥哥怀着最为质朴的仁义观念试图治理国家。”

“可是哥哥想得太简单了。”

“许多支持哥哥的官员都出身于六国的背景!”

“这些官员深受现代统治方式影响,精通为官之术,很清楚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谋取利益,也知道如何制造混乱。”

“甚至……”

“父皇,您也被误导了!”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大秦法制逐渐完善。”

“但是自从建国至今,许多法令渐趋荒废甚至废止。”

“这岂会没有原因?”

“当然有问题!”

“陛下统一六国,创立大秦帝国,一上来即命令丞相府、廷尉府、御史府重新审查制定法规,试图让江山安定、民心归顺。然而,多年来效果不佳。”

“因为总有人暗中捣鬼!”

“统一后由于官吏缺乏,广泛启用了原六国的官员,这些人并未系统学习过秦律,直接重返职位后会感激父皇吗?”

“不会!”

“他们会感恩那些让他们回归职位的人。”

“但陛下是否想过,长期以来,秦国官员选拔多从学士或高爵位者中挑选,因为他们了解秦律,熟知律法。”

“现今朝廷的所谓缓行之策无疑否定了这种官吏选拔制度。”

“六国出身的官员对秦律并不熟悉,仅凭自己有限的认知管理民众,最终不过是打着秦律的名义,

**

腐化。百姓的愤恨全都记在了朝廷身上。”

“另外,某些官员一味强调,为了所谓的‘太平盛世’而迫使朝廷妥协让步,这岂非动摇了大秦的根本体制?”

“正是这样的步步退让让一些人愈发嚣张,导致秦律无法实施。”

“如今关中之外,除了个别严格律令外还能推行的地方极少。因为

**

使得公正的官员无法按照法令行事,使得另一些奸臣上下其手。”

“时间一长,秦律还有什么尊严?官员们又有谁会忠诚地维护它?”

“在这类背景下上台的官员,有几人能够忠实守法?”

“大秦的根基早已遭到破坏!”

“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步步摧毁了。”

“这些官员抓住我不放,把秦律搬出来指责,利用我身份特殊并牵涉储君争端来误导更多人,企图将我逐出朝廷。”

“许多遵循秦律的正直官员也受到连累。”

“因为我确实犯错!”

“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是在利用秦律威胁朝廷。一旦得逞,那么秦律最最终解释权将会落入谁手手?”

“他们在逐步瓦解大秦的根本和法制基石。”

“第一次、第二次之后就是第三次。”

“如果再有相似的情况发生,他们便可以再次故技重施。因为他们已验证大臣们的意愿能抗衡宫廷旨意。”

“任其发展,到最后整个秦朝的体系及秦律将会崩塌。地方纷起反抗之时,他们会推卸所有责任,指责为大秦体系缺陷,从而呼吁更改体制,恢复三代时期的王道。”

(注:为了符合要求,这里并未更

“这些人起初在朝堂中的势力并不是很大。”

“但是通过步步施加影响,逐步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