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第一驸马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653章 立太子定储君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立太子定储君,实乃国家大事,在这之前可从未有任何消息透露。

大宁皇帝春秋鼎盛,正值青壮,朝廷们也从未提及过。

反正迟早都会立太子,也不会有什么变数。

大宁皇帝子嗣众多,太子人选只有一人,也没有任何争议,那便是皇后所出,皇帝嫡长子关弘昭!

新朝建立时,大宁皇帝二十岁,同年皇后怀有身孕,次年长子弘昭出生,到如今元武十六年,他现年十五岁。

在很早之前,就已确立太子之位,其他皇子不显于人前,大皇子则被授权于内阁旁听议政……

早前陛下又带去前线,可以说很早就开始培养。

而今要立太子,虽有突然,却并不突兀。

细想起来,陛下时常离京,长则三月,短则半年,朝中无人坐镇,群龙无首,便人心异动。

而今,南朝反贼作乱,陛下若离京日久,难保不生事端……

对朝廷是极好的事情。

只是那帮南朝反贼怕是要坐蜡了……

他们知晓陛下动向,必要去前军封赏,离开大宁至少半年之久,便上缴秋税,花钱消灾,待陛下离开,再造乱举。

之前上京官员势要之家收到南朝来信拉拢的人很多,但在上缴秋税后,都主动请罪,表明心迹。

这是陛下在京,若陛下不在,又该当如何?

立了太子,便有太子监国,便能安稳人心,南朝反贼还想作乱,怕是想多了……

原本水师在授封结束后就要离京,现因立太子之事而推迟行程……

水师战船依旧颇为瞩目,在关宁的授意下,部分对外开放,可允许百姓上船一观。

火器已不是秘密,从今年开始还要继续扩充火器营,关宁的目的就是实现降维打击……

又过两日,礼部尚书孟弘主持祭告天地、社稷,这是册封太子必要的礼仪,以此来诏告天地、社稷和祖先,获得他们的同意和许可,使被册立的太子成为顺天应命的合法储君。

又过三日。

元武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为册立当天。

册立就在奉天殿内举行,已布置好仪仗、宫位。

日出前两刻,大皇子关弘昭身着绛沙袍,在属官陪同护从下,提前到达奉天殿,日出时,皇帝乘與也来了奉天殿……

在参见之后,将要传旨,宣布册立太子。

按礼制,将由宰相代为宣读诏书,大宁并没有宰相,便由内阁首辅公良禹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所以承祧守器,所以继文统业,钦若前训……皇长子关弘昭,体乾降灵,袭圣生德,教生蕴瑟……是用册尔为皇太子……”

公良禹沉声在殿内回荡,整个场面一片肃穆。

之后,在满朝文武见证之下,太子关弘昭行礼谢恩,上前接受册命诏书,待将圣旨交于从官后,随之公良禹向太子授印、绶带。

紧接着,太子关弘昭独自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的谢礼……

“而今你已是太子储君,当心忧国事,一心为民,你将迎来一场大考,满朝文武,黎民百姓皆为考官,望你时刻自省,不可怠慢……”

关宁勉励了一番。

文武百官向太子行拜见礼,自此仪式还有最后一项,太子册封后要拜谒太庙,并到后宫朝拜皇后……

持续整整一天,册封仪式终于结束!

大宁已立下储君,在这座皇宫里将会有一座东宫,在宫外,还会有一座太子府。

不过关宁为了避免大行土木,只设一府即可,东宫即为太子府。

储君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朝廷的东宫,东宫官员配置完全仿照朝廷制度。

在这之前,关宁并未让弘昭过多接触过官员,其他皇子也很少显于人前,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争端。

而今太子已立,倒也不必严格。

众臣对这位太子还是很满意的。

他继承了皇帝优良血统,身材修长,体貌端正,自幼便接受宫廷教育,在未被立太子之前,他就在各个衙门轮转。

陛下带其上过前线,也在军武中历练过,相信在陛下的言传身教下,他会是一个好太子……

第二天,大宁水师离京,将返回驻地,随行离开的还有司礼监太监,将前往授封。

水师返回自会行至江州,不过并未听闻有战令,而且也没有必要。

秋税已经上缴了,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