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朱植又跑到礼部教坊司要了一百户罪人家眷,还专挑女孩子多的人家。
郭英问道:“要这些人有何用途?”
朱植只能笑而不答,因为不好向他解释。
伟人说过,军队不仅是战斗队、生产队,还是宣传队。
军队没有文化很可怕,军营没有文化生活很苦逼!
他从这些罪臣之妻女中选拔一批能歌善舞的宣传员,主要是为了提高部队士气,稳定军心。
收复新疆的左大帅实践过,想长治久安,就得栽得杨柳三千里,湖湘弟子满天山。
如果说男人是沙漠中的红柳,女人则是水。没有水,再顽强的柳树也不会活太久。广宁的将士也是如此。
此时的辽王已经从历史的经验看出,大辽河人口太少了,女人更少,没有女人,哪能暖心留人?
让朱植没想到的是,从礼部回来后,后面跟来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八品小吏,自称姓赵名鲁,温州乐清人,祖籍鲁地,虽说是进士出身,自幼喜欢火器制造之法,目前正在自筹经费,研制火铳、火箭,听说辽王也精通火器制作之法,特来请教。
他知道,明朝兵器史上曾经有个扬名立万的火器专家赵士祯,就是温州乐清人,是个不务正业的进士,曾经发明了迅雷铳、掣电铳和火箭溜,写过《神器谱》一书……
他不由大胆猜测,这位莫非是明朝的火器专家赵士祯的先祖?天下还有这等便宜的好事?
朱植自然要把他拉进自己的团队!
老朱很关心儿子的饮食起居,专门指示内府,给辽王提供了五名太医、五名厨子和五名裁缝。
朱植觉得这还不够。
在冷兵器时代,吃好穿好也是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王爷要吃好,士兵们也要吃好,生病还得有人治。
于是他又让护卫董兴在外面高价请了大夫、厨子、裁缝各十人。
即使如此,他后来还是觉得这几个人,远远不能满足辽东之需,就交待董兴:“以后要注意在年长受伤的士兵中培养兼职火头军,在随军家属和发配的罪臣家属中培养一些裁缝。”
到了辽东之后,他又花了大力气去发展医院和织造局。这是后话。
总之,辽东偏远,后勤补给线太长,必须立足自给自足,不能让自己的人病着、饿着和冻着。
过年放假的前几天,张石和朱大能几乎呆在辽王府足不出户,怕穿帮露馅。
朱植是个例外,毕竟正儿八经修过几年历史,还是知道不少明朝那些事儿的,身份也摆在那儿,皇宫和千步廊一走,各个衙门大小官员见了都得行礼。
一连好几天,他上午在郭英的督促下扎扎马步,练练拳脚,谈谈事情,下午几乎都耗在大明六部集中办公的千步廊各个衙门协调各项事情。
能利用亲王的身份平推的就平推,平推不了,他就会到英武殿或乾清宫找老朱迂回。
如果老朱也不在,他就跑到文华殿找太子作主。他虽然不愿意喊爹爹,喊几声大哥还是可以的。
太子倒也乐意帮帮弟弟,又送了杂役、丫环各十人,以显示兄弟间的亲亲之情,顺便又塞了几个自己的人过去。
辽王府不是缺个右长史嘛。朱允炆身边的那个探花郎黄湜就该放出去历练历练了,整天放在身边只会“之乎者也”地,也不是个事儿。
到了晚上,朱植也是忙得连轴转,先后邀请铁炫、骞义、吴杰、杨文、宋忠、周兴等文武班底,到王府做客闲谈,又让张石、大能作陪,进一步笼络笼络感情,推进团队融合,同时了解朝堂和军队里的一些情况。
不谈不要紧,一谈又是收获满满。
铁炫竟然是元朝归化色目人后裔,长得浓眉碧眼,像个武夫,却自幼仰慕中华文化,精通四书五经,国学底蕴深厚,还精通数理之术,教个小学数学绝对没有问题。
骞义也是个充满血性的书生,对大明水师情况比较熟悉,知道坐镇武昌的楚王朱桢这个老六有战船上百艘,建议辽王通过老朱找楚王要人要船。
这一下子让朱植觉得柳暗花明又一村,准备找老朱要水师去。
杨文长期掌管京军神机营,对火铳射击、阵法也比较熟悉,应该对黑科技适应比较快,发展后劲比较足。
宋忠人如其名,忠厚老实,长期在锦衣卫工作,还会驯养信鸽,倒是干情报的一块好料。
三军之事,莫过于密,组建东北情报网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