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弹壳的铁筒位,铁筒内放入事先装填好的弹丸和火药,底部再留一个传火孔,这样击打燧石引燃火药池进而通过传火孔引燃铁筒内的火药将弹丸推送出枪膛。打完一枪,取出铁筒,再换装一个铁筒。”
“这样一来,装填弹药效率大大提高,一分钟大约可以射击四到五次。一个十人的小旗只需要一个专门的装弹手就行了。轰死努尔哈赤的佛郎机炮就是这个原理。”
“但是,后膛枪解决闭气性差的问题后,又要面临枪膛内因高温高压容易炸膛的问题。”
“又要弹药威力大,又要枪体耐高压,这是任何一种枪械研发都要面临的矛盾,解决好了绝对是院士级的学问。哪怕在后世,发明用工程塑料制造主战步枪的人仍然可以入选中科院院士。”
“研制后膛枪的制作工序,就像制作大马士革刀一样,用后人的眼光解读并不复杂,仓库里还有几把玩具枪,后世的模具厂都会做。但是放在现在,没有高炉,制造工艺和时间成本太高,尤其缺少熟练枪膛工艺制作的匠人。辽东等不起。”
“因此,我打算按现有炼铁技术,制造前膛枪。而且,前膛枪也有优点,密闭性好,射程远,精度高。”
“对当下工匠来说,对于后膛枪的认知、制造、维修、保养都要建立在前装枪的基础之上,有许多新知识需要消化,许多工艺需要提高,许多材料需要提炼,许多规程需要制定,许多人材需要培养,所有的武器都必须经过实验室和战场的检验。”
“总之,前装燧发线膛枪的研发进程可以缩短,绝对不可以跨越。至于击发枪,只能往后放一放了……”
这次课,朱植给二人讲到很晚,把燧发枪的历史大概讲清楚了,也为自己捋清了研发火器的思路。
最后,他激励二人道:
“我们还是先订一个小目标吧,争取一年内制造三百支合格的前装燧发线膛枪,还是可以对蒙古人形成局部武器优势。”
“我记得,在十六世纪的维也纳之役,八百名西班牙火枪手就击退了土耳其苏莱曼大帝的十万大军”
“当时的火枪射程虽然只有二十多米,和大明的三眼花铳差不多,既没有膛线,也没有安装刺刀。但是,近距离的巨响伴随喷火还是吓坏了手持圆月弯刀的土耳其人。”
“我们库房那些钢轨,如果有多余的,也可以改成刺刀,加装到前膛枪上,这样威力更大……”
:()去大明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