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去大明扶贫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59章 统一团队思想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黑手,机关算尽,最后都没有落到好下场,既丢了人品,也丢了性命。

朱植题词的寓意很明显,就是提醒手下这帮属官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而不是各自站队,私接天线,互相攻讦。

大明那帮文臣太能内耗了,整起人来的时候,狠得连自己都害怕,比晁错和袁盎这两个家伙不相上下,饶是老朱这样的狠角儿,有时候也被他们气得半死。

黄湜也是聪明灵秀之人,对这一点自然是一点就透,反复揣摩这两句诗的心胸和境界,确实超越以前所有读书人,心中对这少年王爷愈加佩服。

沉思片刻之后,他也不再理会行前齐泰代表太子叮嘱他要盯紧辽王这话,向朱植一拜:“黄湜牢记今日教诲,定当诚心诚意地为辽王办差,为大明立功。”

黄湜有了墨宝后,那赶来的郭英和骞义也要。

朱植现在抄袭后人也抄累了,只好把左大帅读书时的那句座右铭拆开分送二人,一个是“心无半亩,心忧天下”,一个是“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也算是格局非凡之作。

骞义是进士出身,对王爷的勉励自是极为高兴。

那郭英虽是行伍出身,却长期在老朱身边办差,知道辽王也是话里有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大明实行军屯不久,宣化、大同等地的边塞将官侵吞屯田,驱使士兵为自己种地,或只分给士兵贫瘠之地,已经导致屯守士兵十逃二、三,个别卫所甚至十逃六、七。

想到这些,郭英于是说道:“殿下此次之国,呕心沥血,忠心体国,将陛下所赐之国费用数百万两尽数用于官兵吏民身上。我辽东将士自当体会殿下良苦用心,百户以上不得有一田半亩。”

大明屯田沿袭古法,有较多可取之处,但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很大的漏洞。最大的漏洞就是军官可以拥有田产。

其实,百户以上官员,已经是六品以上的高级领导干部,不需要种地了,谁会亲自种田?

高级军官如果分了田地,要么转租他人,当中间商,赚取差价,要么让部下耕种,剥削下属,这样获利更多。

如果让百户以上军官不得拥有田产,士兵的屯田利益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军屯制度也许不会那么快崩溃,到了明朝中期,三十多个小倭寇竟然能横行江南,从长江口一路杀到应天府。

郭英有了墨宝,那身后杨文、宋忠、周兴等人虽是武将,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也来讨字。

朱植略加思索,各取人名,送了杨文“文武双全”,送了宋忠“尽忠报国”,送了周兴“振兴中华”,虽有些敷衍的味道,这三个大老粗却是极为高兴,说是要装裱后供子孙瞻仰。

看这武将越来越多,靖江王爷和两个丫头也跑了过来凑热闹,讨要墨宝。

朱植又一改刚才挥毫的严肃,来了兴致,画风一转,龙飞凤舞起来,送给收钱的是:

“心安即为家乡,归来仍是少年”。

众人一读,都觉得这字极为贴切靖江王爷此时的境况,连声说好。

只是辽王送给两个丫头的诗,小丫头居然看不懂。她们后世只学知数理化,哪认得这蚯蚓般的行草书。

婉清娇嗔道:“王爷,你这画的啥啊?你敷衍我。”

身后却有好事之人高声读了起来: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尽珠帘总不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句诗文取自唐朝风流才子杜牧在扬州风月场所寻奇猎艳之作。马上有风骚之士把前面一句也读了出来: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这是形容才十三、四岁女孩子的,倒是和两个小丫头比较贴近。

第二句则源自宋朝东坡先生的《题西林壁》,本来是提醒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的哲理之作,却被那些自诩风流的才子们在风月场所用滥了、用偏了。

听这文人们嬉皮笑脸,甚至有些猥琐地解释,婉清、婉君在后世收看娱乐节目时也是知道些的,俏脸唰地就红了,连骂朱植:“下流。”

见两个小姑娘居然敢骂辽王,郭英和众文武大员个个目瞪口呆,想笑又不敢笑。

大家都知道两个丫环自进京城辽王府以来,就深受辽王殿下的偏爱,说是在外历练时遇到的两位仙子,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法,要求下人们以郡主之礼事之。

这一路走来,穿的、长的不像丫环,拽的却真像两个郡主,和京城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