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团长接到李旅长的命令,马上动身,出发去宝坻。
宝坻离蓟县不足一百里地,出了蓟县没有走多远就到了一条两侧长着密密麻麻树木的小路。
这条小路以前不时有日军的巡逻兵过来巡逻,后来一军收复蓟县后,在这里伏击过日军的巡逻兵几次。
日军也伏击过一军的士兵,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慢慢的,日军也就放弃这一段路,没有再派兵过来巡逻。而一军也没有派兵过来巡逻。这里就成了一军和日军的缓冲地带。
三团长到了这条小路,安排了一个排的士兵在前面摸索前进。他曾在这里伏击过日军巡逻兵几次,他也怕遭到日军巡逻兵的伏击。
侦察排顺利通过了这条小路,三团长带着大部队从后面也赶紧通过这条小路。
通过小路走了半个多小时,前面出现了两个碉堡,还有鬼子的哨卡将小路封锁住了。
“这里到哪里啦?”三团长问一名前不久刚加入部队的新兵,他就是住在蓟县附近的。
“团长,这里过去就是三岔口村了。”
三岔口村始建于宋辽时期,它是泃河,运粮河和州河三岔口汇流之处,所以取名为三岔口村,也是总指挥要求他们占领的通往宝坻的一个要塞。
三团长观察了一下,哨卡也就是几名鬼子,后面两个碉堡居高临下封锁着通往宝坻的小路。两个碉堡里面有多少鬼子就不清楚了。
对于没有攻坚武器的游击队来说,碉堡就是天堑。但三团长还真不把他当一回事。他把一营长叫到身边问道:
“你安排一个排,半个小时解决战斗,有没有什么问题?”
“就这几个萝卜头有什么问题?”
“哨卡是只有几个鬼子,碉堡里面有多少个鬼子你知道吗?”
“碉堡里面不管有多少个鬼子,几发四零火箭弹,让他们都坐土飞机。\"
“好,行动,我休息一下。“团长说完,闭着眼睛,合衣准备躺在树下休息。
“等一下!\"三团长突然叫住了一营长。
“团长,还有什么吩咐?”
“总指挥让我们扼守三岔口和白龙港桥,我们把碉堡炸了,不是少了两个据点?“
“团长的意思是夺取碉堡,而不是炸毁碉堡?\"
“是的,有难度吗?\"
“有,哨卡的鬼子好办,靠上去一梭子弹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枪一响,碉堡里的鬼子机枪一扫射,我们的人岂不被打成筛子?如果不要这两个碉堡,几发40火箭弹就可以解决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实在不行就把他轰了。\"
“团长,现在也傍晚了,我们晚上行动,看能不能把它突袭掉?”
“好,注意隐秘。\"
晚上十点钟,人开始容易犯困的时候,有一伙人悄无声息地向哨卡接近。
哨卡有两名鬼子百无聊赖的站在那里巡视着,另外三名鬼子已经坐在哨卡旁边抱着脚打瞌睡。
负责打先锋的排长安排两个人躲在树丛后面,几个人从小路两侧悄悄的靠近哨卡。
排长朝前面扔了一块石头,石头在草丛中滚动的声音在北风的呼呼声中不是很清晰的传到了哨兵的耳中。
“@$?\"一名日军哨兵冲石头滚动的他方喊了一句鬼话。但是草丛没有反应。
这名哨兵提着枪,小心翼翼地朝草丛中走来。后面那名哨兵也提着枪小心地警戒着。
哨兵走到草丛中,用枪上的刺刀挑拨着枯草丛。
“&@$。”哨兵回头冲哨卡那名哨兵喊了一句。
地上打瞌睡的那三名日军,听到哨兵的话,又闭上了眼睛。那名提着枪警戒的哨兵也将枪放了下来。
草丛边的鬼子哨兵又往前走了几步,搜查了一番。
突然哨卡旁边冲出几道黑影,扑向哨卡这里的四名鬼子。
草丛边这名鬼子听到声响,回过头来张望,突然草丛边也扑过两条黑影。
随着冒着寒光的匕首一闪,草丛边这名鬼子哨兵双脚蹬了几下,就没有了声息。
士兵们迅速将地上的鬼子军服套上,将鬼子的尸体拉到旁边的树丛里。
还没有等士兵们走向鬼子的碉堡,鬼子左侧碉堡又走出了五名打着哈欠的鬼子。
“装睡,应该是换岗的鬼子。”排长朝那四名穿好日军军服的士兵小声喊道。其他士兵都躲在哨卡两侧的树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