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重心长道:“福临,我知道吴三桂曾经几次拒绝朝廷之令,不肯出兵攻打四川,直到孙李内讧,朝廷许诺滇南一省之地后,他才肯带兵南下。”
“这些事情伱一直耿耿于怀,可你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是吴三桂,你愿意在孙李交恶之前,带兵再次入川吗?”
“这……”顺治闻言,一阵语塞。
“顺治九年,吴三桂就带兵攻打过一次四川,可结果却是刘文秀统兵入蜀。连胜了他七场,要不是保宁之战,刘文秀急功近利,露出了破绽,只怕他已经死在四川了。”
“在西南局势未乱,敌情未明之时,吴三桂的按兵不动,才是上策,要是真按照你的旨意,冒冒失失的攻打四川,反而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不利!”
顺治闻言脸上瞬间青一阵的,白一阵。
早在顺治十二年、顺治十三年,清廷就想发动决战,一举拿下云贵,终结西南战事。
可那时候,孙可望利用云南、贵州、四川、湘西的十余万顷耕地,将岔路口之战后剩余的十万明军,扩充到了二十余万人。
清军的前线统帅,汉中的吴三桂和湖广的洪承畴均不敢轻易进兵。
咱大清屡次要求吴三桂舍生取义,入川试探的圣旨。
也被吴三桂设法搪塞了过去。
平西王的此举,令顺治脸上无光,耿耿于怀。
此时现在西南情况大体已明,看着孙国主列举的那些兵马。
哪怕是顺治也不得不承认,那时候让吴三桂入川,实乃送死之举。
“额娘,话虽如此,可吴三桂毕竟视朝廷法度如无物,又贪欲极大,非一省之地不足以养足其胃口。”
“皇上。”孝庄敦敦教诲道:“你知道你和你父皇的差距在哪里吗?”
“儿臣和父皇的差距?”
“没错。”
“这……”顺治一时间说不上来。
“福临,你和你父皇最大的差距就是不知道用人,不懂吴三桂他们的心!”
lt;div css=tadvgt; 孝庄沉声道:“我大清虽说是吊民伐罪,以为明室复仇的名义,入主中原,可我大清在天下人眼里是个什么样子,皇上你这个应该清楚。”
“想要让那些汉人们替我大清卖命,第一,需要我大清的满蒙铁骑保存实力,时时刻刻的震慑天下,只有这样,那些汉人们畏惧我满蒙八旗的实力,才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这第二,就是要因势诱导,对汉王、汉将、汉臣们,以利诱之。”
“若无一省之地,若无开藩建府,昔日的三顺王会那么卖力的替咱大清打下两广吗?”
“虽然咱大清将两广之地封给了三王,可别忘了,两广也是三王打下来的!”
“如今定南王虽然身死,可平南王和靖南王两次抵住了李定国,现在又在广州钳制了孙可望。”
“吴三桂此人,无论是实力还是才能,都远在三王之上,若无滇省之地,他岂能心甘情愿地为我大清卖命?”
“福临你要记住!汉人中没什么真正死忠于我大清的人!但我满人只有区区几十万,想要统治全天下的亿万汉人,就必须要在汉人中挑选出一批人来重用!”
“而对于这些人,唯有以威压之,以利诱之,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我大清卖命!也只有吴三桂这些汉人愿意替我大清卖命了,我大清才能以小族而御天下!”
此言一出,顺治心中一撼。
孝庄所说的东西他也懂,可当他妈系统性的说出来时,顺治的心里还是震撼了。
“额娘,你说的对,满汉一体,以汉制汉,是我大清的国策!”
顺治缓缓道:“只是,吴三桂毕竟抗旨不遵,而孙可望更是肆无忌惮,我行我素……”
“福临,汉王们都是聪明人。”孝庄沉声道:“他们有点小算盘也是人之常情。”
“孙可望在广东我行我素,无非就是想要拿下广东,扩大自己的地盘,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无论他在广东做什么,你只需要记住,现在是我大清一统天下的最后时刻。”
“只要孙可望没有反心,我大清就得尽最大的努力去迁就他,稳住他!”
孝庄沉声道:“皇上,你好好想想,孙可望此人虽然举止乖张,可只要他的滇黔地图是真的,献上的人头、圣旨是真的,提供的情报是真的,我大清现在就绝不能和他翻脸!”
“无论他在广东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