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75章 脸面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身后数十个汉子都在无声的笑着。

上次跟去津门的七名刑警最后可都是个人二等功。

常威,这是常威啊。

行走的军功章。

“开车了吗?”

“一辆边三轮,一辆吉普车,一辆卡车,不够您说话,分局的车我都能调过来。”

“不用,麻烦派几个人帮着肖队长押几个人回去。”

“是。”林双全把脚一收,面色肃然。

“剩下的跟我去档案局。”

“是。”

大信封应该是真的,不管是牛皮纸还是上面印的字都不是小作坊能仿制的,公函用的也是机关信纸。

诈骗犯应该在国家机关工作,或者他能接触到国家机关并拿到信封和办公用纸。

不管怎么样,先把这个机关找出来。

京城有数百个机关单位,到底是哪一家,常威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对比。

只有档案局才有足够的对比样本。

好在这里的人很有眼色,看过常威的工作证后,再偷偷瞟了身他身后的几十名壮汉,乖乖的领着他们去了档案室。

档案局对于公安局不存在保密一说。

保密档案也不会放这里。

“把京城所有机关的往来公函都找出来,一一对比装订线和鱼尾纹的位置。”

“是。”

几十人齐声应下,吓得值班的人抖了抖。

重证指引下,常威相信,这条鱼尾纹就是破案的关键。

比对查找是一件很繁琐的工作。

首先要把各机关的样本找出来标注,再丈量装订线和鱼尾纹的尺寸,有相似的,再把公函拿过来对着灯比照。

刑警们早就习惯大海捞针的办案风格,相比起风里雨里去挨家挨户的排查,坐在会议室里翻找资料显然要轻松的多。

夜色深沉,四周的嘈杂逐渐消退,只余下纸张翻找的沙沙声,月亮从云层中露出脸来,为这些执着和热爱的人们撒下一片柔和的银光。

“找到了,找到了!”

刑侦大队里一个小伙子兴奋的打破寂静,左右手里各舞动着一份公函,脸上满是喜悦。

常威快走几步过去,接过两份公函放在桌子上磕了磕边角对齐,对着台灯又照了一遍。

完全重合,甚至鱼尾纹波浪都一模一样。

那份来自档案局的公函上用木头夹子别住一张单位名称卡片。

外贸部出口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