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无双皇子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六十一章 拍马屁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疯狂的一幕,使得远处那些跑来看热闹的读书人,都目瞪口呆。

以前,买这些文学商品的,大抵只有那些读书人。

相比之下,老百姓们对这些东西,却基本上置若罔闻。

纵然路过书摊和书店,也会选择性无视。

可现在,到底发生了什么?

怎么老百姓们购买诗刊的热情,比他们还要更为疯狂?

一个读书人,带着这样的疑问,随便找了个老百姓询问了一句。

随后那老百姓一脸鄙夷的看着他:“三文钱就能买一本朝廷亲自发行的诗刊,这笔买卖我们赚大了,而且拿到诗刊之后,不仅能打发时间,同时,更能看看那些优秀的诗词歌赋,以及帝王的传世之作,所以你说,我们要不买,那不成傻子了?”

“那以前的那些文学著作,你们为何不买?”

读书人忍不住问道。

那老百姓觉得想笑:“你们的那些文学著作,一本比一本卖的贵,有钱买那些东西,不如留着填饱肚子,谁有心思去搞那些?”

“不说了不说了,去买诗刊了。”

说完之后,老百姓直接就走了。

留下陷入迷茫中的读书人,独自站在那里风中凌乱。

这时候,第一批诗刊已经落入老百姓手里。

他们迫不及待的将诗刊打开。

随即就被诗刊那绚丽的版面给惊呆了。

一张大大的如同报纸一样的东西,上边铭刻着好看的金边花纹,将一整张本来平平无奇的纸张,分割成不同的版面,看起来格外的清新,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而且,在每个版面之中,诗词歌赋更被记录在各种不同的弧形线之中,这些弧形线,有的合起来之后像葫芦,有的则像向日葵,与那些古板的书籍排版完全不一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包括那些女孩子,都对这些诗刊喜欢的不得了,毕竟不管古代也好,还是现代也好,女孩子都喜欢一些比较好看,比较精致精美的东西,而诗刊的出现,弥补了大唐在这一块的空白。

至于上边的诗词歌赋,自然晦涩难懂,尤其一些名词,更让许多老百姓根本不认识。

但很快老百姓们就发现,在诗词歌赋的下边,还有一排排字体稍微小一些的小字。

而这些小字,记录的正是这些诗词歌赋的创作背景,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呈现出来,同时,对于一些名词、生僻字,更有享尽的解释。

一时间,能看懂诗词歌赋的,就看诗词歌赋,不能看懂的,就看底下的小故事,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内容。

使得老百姓们大感欣慰。

没想到,帝王竟然这么贴心啊!

“你们快看这首悯农,唉,帝王写的真的太好了,一首诗,就足以让世人明白我们这些老百姓的疾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写的太好了,这完全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啊!我们每天的生活,不正如此吗?”

“看来,帝王真的很懂我们这些农民啊!”

那些家里有良田,平日需要劳作的老百姓,见到这首悯农后,全都感到酸楚不已。

而且,李简甚至还在上边配了一幅画!

在这幅画之中,一个汗流浃背的老农民,手持着锄头正在辛苦的劳作,由于长时间做这种力气活,所以他手上的皮肤早就裂开了,看着触目惊心。

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他身上,光看一眼,就足以让人生出一种怜悯之情。

但,老农民当看着田地里那长势极好的麦穗的时候,却又咧着嘴露出期待无比的笑容。

显然,他知道,自己的辛苦,是值得的。

等到秋收的时候,他将会收获足够数量的粮食,到时候,一家的生活都会因此而改善,而他,也能吃到香喷喷的麦子。

这幅画,无疑使得所有看到它的人,都能够产生一定的遐想,与此同时,更能让老百姓们沉浸其中,找到难以言喻的共鸣感,甚至,还有不少老百姓,都在暗自抹泪呢。

“买,就冲着这幅画,也一定要买诗刊!”

“三文钱,谁没有啊?一个包子还得一文钱呢!”

诗刊的评价越来越好,经过人们口口传颂之后,跑来购买诗刊的人也越来越多,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一阵骚动之中,大多都在疯抢诗刊。

而同样的一幕,其实不光发生在长安。

因为,诗刊是在全国各地同步发行的,所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