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1我的年代华娱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2章 132【联播两分半:我国青年导演】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拿不拿金棕榈奖,还真不好说,但肯定不会空手而归的。

电影质量摆在这,再加上现在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强势,欧洲那边的电影节,想要不被美国商业电影所影响,就必须得抓住中国这个庞大的观影市场。

「一定能拿奖的!」

蒋琴琴握着小拳拳,信誓旦旦道:「我相信艺书哥一定可以的!」

「哈哈,那就借琴琴的吉言了。」

李艺书笑了笑,随后问道:「妈,你们是不是后天就要走了?」

「是啊,后天就回去了,琴琴还要上课,在这待了也快两个星期了。」

还在一家人聊天之际。

新闻联播结束的当晚,燕京各大电影院,就被走上街头想要一睹这部电影的观众给包围了。

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都带着老婆跟孩子跑来看这部电影,只因为他们想看看《新闻联播》中丶夸的天花乱坠的影片到底有多麽的精彩,能够连老外都赞不绝口,更是在短短十天内,就取得了1亿美元的票房。

这可是1亿美元啊!!

在当下人均工资两三百的时代,1亿美元,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

而且不光是燕京一地,全国各地的电影院,在《剑雨》晚上的场次,电影票几乎都卖光了,甚至不少人逃票偷偷溜进电影院的放映厅。

一瞬间,全国绝大多数电影院几乎都是爆满状态。

12月25号之后,第二天的26号,正好是周六日。

很多有的国企丶事业单位的人,小情侣丶年轻人,放假的大学生,高中生们,武侠小说爱好者,行内人士…纷纷拿着钱走进了电影院内。

想要看一看这部电影。

周六跟周日,连续两天的时间,国内票房不减反增,两日票房直接突破了3000万,同时也打破了国内电影破亿票房的纪录,仅凭12天的时间,创造了1亿票房的惊人成绩。

周一上午。

到了工作日,《人泯日报》在报纸上刊登了《剑雨》12天破亿的电影票房纪录,不仅高度评价了李艺书这位冉冉升起的国内导演之星,更是对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极度看好。

只是李艺书看到这篇报导,对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评价后,也是微微摇了摇头。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未来的电影市场是有多麽的萎靡了。

80年代每年平均票房22亿元以上。

今年初的时候,国家电影总局对外汇报了去年1991年的成绩,这一年内地电影总票房达到了24亿,是过去几十年的最高记录,同时观影人次更是高达144亿人。

相当于全国老百姓,人均观影10次。

这对于未来二十年后的人来说,数据有点太夸张了,但这是事实,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地区下乡放电影都是免费放映的。

其次的话,当下电视机还远远没有普及,娱乐方式除了读书就是看杂志,或者是出门玩,学生和年轻人都乐意拿上几块钱,跟朋友一块去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光聊电影的内容,就能侃大山半个月。

一个月看几次电影,一年看十几二十次,这是很正常的。

给你一个只能去电影院看电影跟看书的选择,肯定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手头上有钱的情况下去看电影。

但是李艺书知道,这样的好市场,到了明年之后就没有了。

1992年之后是国内电影市场的一个巨大分水岭,连续几年电影总票房下跌,观影人次跌到惨不忍睹,1999年,年度总票房只有区区的81亿总票房,观影人次不足3亿,而且当时票价还大幅度上涨了。

到了2003年,就更可怜了,电影观众人数仅有7230万,基本上相当于1992年平均一天的水平。

造成这样原因的,无外乎就是电影票上涨,物价上涨,人民的工资水平跟不上现在的消费,大家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十年时间,物价飞速上涨,有些地方工资连翻倍都没有做到,电影票又需要好几十,那麽贵自然是没人去看了。

这天上午,送父母还有琴琴去机场后,李艺书也是开车前往了艺术电影公司,燕京办事处。

没错,李艺书以办事处的名义,买了两进口车。

两台桑塔纳。

这两台车都挂在了公司办事处的名下。

一台公司公用,一台是他自己开。

不是买不起更好的车,而是这年头国内治安还不是很好,尽管开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