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在回忆今日和沈武的交谈。
所以,是公孙敖,对吗?
元封五年,卫青病故。
卫霍集团彻底失去了他们的主心骨。
甚至连刘据,都要面临各方势力的撕咬,不得不隐忍退让。
太初二年,浚稽山之战发生,赵破奴父子被俘,也使得卫霍集团遭受惨重打击。
从元封五年到太初二年。
中间只隔了不到四年……
伴随着赵破奴被俘,卫霍集团彻底被击散。
昔日卫霍集团的中坚人物,也都随之沉默、隐退,甚至消亡。
而公孙敖,这个当初在卫霍集团之中,也算是中坚力量的重要人物,叛变了……
他觉察到卫霍集团的衰弱。
也发现了太子的懦弱。
于是,他选择背叛。
沈武说了两件事。
一个是公孙敖配合李广利作战,以惨败告终却依旧能够继续坐稳因?->>f将军之位。
背后,一定是有人撑腰。
李广利?
只一个李广利,怕还不够。
哪怕,他是刘髆的舅舅。
所以李广利的背后,还有人。
联想到他和刘屈氂的关系,刘进心里也就有了一个判断。
刘胜,只是一个藩王,感觉好像很一般。
可别忘了,他有一百多个儿子,其中更有二十多个列候……
不是列候,却能位列朝堂,或者掌控军权的,又有多少人呢?
那,绝对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一股能够影响到朝堂的强大力量。
好吧,不想这些。
公孙敖决定叛变卫霍集团,或者说决定叛变太子一系。
他选择了李广利,或者说是李广利背后的中山王,以及宗室。
他在卫霍集团中的地位很重要,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可这并不影响他对卫霍集团了如指掌。
他深知,赵破奴在这个集团中的重要性。
所以,赵破奴就成了他的投名状。
汉武帝刘彻密令赵破奴奔袭浚稽山。
他可能会提防李广利,却未必会真的提防公孙敖。
于是,公孙敖知道了他的任务,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打散卫霍集团的极好机会。
他找到了李广利!
刘进,蓦地睁开眼,坐了起来。
李广利……很聪明的一个人。
他之所以针对卫霍集团,未必是真的对卫霍不满,而是想要打击太子刘据,辅佐昌邑王上位。
知晓公孙敖的计划之后,他不会拒绝,但也绝不会参与。
因为这种事情一旦暴露了,汉帝绝不会善罢甘休。
他鼓动公孙敖,却有袖手旁观。
就这样,公孙敖就派人通知了郭吉。
而后又让郭吉,密告乌师庐。
左大都尉因此暴露,被乌师庐秘密杀害。而后乌师庐又调动了且鞮侯和狐鹿姑父子,埋伏在浚稽山中。一场猎杀依旧随之展开,当赵破奴抵达浚稽山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落入乌师庐的陷阱之中……
两万骑军尽没。
令汉帝刘彻愤怒不已,采取了对卫霍的打压。
这个计划应该是完美的!
只是没想到,且鞮侯父子竟然没有杀害赵破奴父子。
之后,也许是公孙敖的老婆知晓了这件事,并且在无意中透露出去,便被汉帝知晓。
这也是最初,汉帝为什么要抓捕公孙敖老婆的原因。
而后在诏狱中,对公孙敖用了重刑,甚至割了他的舌头,然后把他腰斩弃市,并且满门灭绝……
为什么没有继续追查?
只怕,汉帝也很无奈吧。
因为查到公孙敖的时候,已经距浚稽山之战,过去六年。
六年之中,卫霍集团几乎被剿杀殆尽。
李陵战败投降,恐怕也是那场剿杀的一部分。
汉帝很重视卫霍集团,可是在卫霍集团几乎没有任何反抗之力的时候,他如果追究下去,等同于让卫霍集团彻底消失。而太子刘据,也很有可能会丢掉性命。
别说不可能!
哪怕英明神武之汉武帝,在这种情况下,也必须要退让隐忍。
这,就是政治吧!
勋贵宗室和文官集团之间,伴随着卫霍失去反抗之力,